暑假期間,來諮詢中心諮詢的初高中生急劇增加。分佈的年齡段以初二,初三,高二最為集中。這些孩子普遍存在以下幾種症狀:
首先,孩子會經常覺得孤獨,難受,不被理解,甚至把活著很沒有意思掛在嘴邊。
第二,當孩子進行scl90量表和抑鬱相關量表測試並綜合評估後,在症狀上,是符合抑鬱症的診斷的。
第三,在孩子的外在表現上,還能正常社交,人際關係也能維持。在社交上沒有出現大幅度退行行為。
第四,孩子經常表述這種狀態已經持續很長的時間
第五,有些孩子甚至存在自殺,自傷的念頭甚至行為
第六,傳統精神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效果不佳。
很多孩子的監護人被折磨的精疲力盡,不知道孩子怎麼了。帶孩子去了各大醫院,做了各種檢查,進行了一系列干預,最終都不見效果,孩子越來越焦躁。由於這些孩子有時還存在自殺自傷的傾向,家長更是小心翼翼,生怕踩到雷區。很多家長坐在諮詢室裡面不到五分鐘,就以淚洗面,非常痛苦。
那麼我們的孩子到底是怎麼了?其實,孩子們是得了空心病!這是一種因為價值觀缺陷導致的心理障礙,典型的症狀就是覺得人生毫無意義,對生活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我們發現有調查顯示,在高二高三時期,部分地區甚至高達40.4%的孩子認為活著的人生沒有意義,最極端的就是放棄生命,放棄自己。這是多麼可怕啊。十幾年前,在初高中,一個學校發現一例抑鬱症都很少見,現在一個班四五例不足為奇。一方面,是人們對心理健康的關注度高了,抑鬱檢出率高了,另一方面,我們的孩子也在承擔以往孩子沒有的壓力。
首先,社會性壓力傳遞到了底層。七十年代的人,人們是學歷的受益者,有了好的學歷,就能分配到好的工作,有了好的工作,一個人甚至能養活一大家子。80年代的人,趕上了改革開放的機遇,雖然不包分配了,大學文憑還能頂點事情,第三產業容納了大量的剩餘人力。伴隨著大學不斷擴招,再到後來,互聯網經濟對實體經濟的衝擊,疫情的影響,經濟結構轉型的衝擊,中小微企業對於剩餘人力的蓄水池作用越來越小,越到後面,學歷好像已經氾濫,工作越來越難找。在這種大背景下,普通的本科學歷已經不能滿足,越來越多的家長加入進雞娃大軍。在這種社會性壓力面前,普通的家庭就失去了試錯的成本,不可能給孩子更多選擇的的空間和餘地。很多孩子的童年,因為家長不願意孩子走彎路,最優化路徑選擇的初心,導致了孩子一直被安排。小時候,孩子因為生存性、安全性需求,選擇配合,無論他願意還是不願意。到了青春期以後,個人意志開始覺醒,孩子開始反抗,質疑。但是,在一路的被安排中孩子又喪失了自我建構的能力。孩子開始迷茫,找不到活著的意義和方向。
第二,上升路徑變化了。教育模式實際上是一種方案設計。過去,我們讓一部分孩子上大學,一部分孩子沒有上大學。沒有上大學的孩子,他可能去當兵,這些當兵的孩子可能只有中專學歷,但是在部隊,他們可以繼續參加軍校考試,這樣就有了第二次讀書的機會。在部隊讀書後,他們的層級就容易提升,容易轉士官,就是轉業也容易當幹部。大家注意,不是普通職位,可能還是個領導。就算沒有參軍,上面說了還有第三產業蓄水池,孩子們也能發展。但現在情況變了。現在雖然軍校還在招生,注意,他已經不招高中畢業生了,基本不招。普通院校招的都少。現在招雙一流大學生。雙一流大學生進來以後,他只能當士兵,當士兵以後再進那個軍校。而且現在直接招收士兵培養的軍校也越來越少了。第三產業蓄水池沒有了,教培行業蓄水池也沒有了,社會的震盪性加劇了人們內心對穩定感、安全感的追求。鐵飯碗越來越被追捧。公務員考試難度不亞於高考。再加上體制內人脈關係的潛規則,參照江西周公子事件。一些不良事件,例如對“小鎮做題家”的嘲諷不斷衝擊著人們的思維。有些經濟實力強一些的家庭,選擇出國,回來發現海外學歷已經並不吃香,海龜變海帶的案例越來越多。種種這些,讓我們的孩子對未來看不到希望。
第三,現實壓力無可逃避。到了初高中,學業壓力越來越重。很多孩子嚴重睡眠不足,每天過著單調的學習機器的生活。我們國家,需要的是金字塔頂尖的人才。而金字塔頂尖的人才,只有那麼一點點。這些分佈在幾大名校,這些精華的孩子,最後進入國家的科研院所,畢業後從事國家的高精尖研究,然後和美國進行PK。這就是國家把高考自主招生改為強基計劃的原因。過去的孩子,考上大學就行了,現在不行了,你得拼的是985這條線。211都不保底。能達到985的孩子,不僅要學歷能力強,真的還是需要一些天賦。我們真的認為自己的孩子就天賦異稟,學習能力超強,我們自己就是教育大家,足以塑造個天才嗎?事實上,多數孩子是沒有這樣的機會的。你硬把她往這上面逼,孩子的能力不足以應對,對未來又看不到希望。於是孩子呈現各種各樣跟不上,各種各樣反抗,各種各樣心理疾病。厭學了,抑鬱了,不想活了。
那麼,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應該怎麼辦?除了上面尖尖以外的大多數孩子,我們得另外給他們尋一條出路。這條出路就是儘量早確定孩子的天賦和愛好。我們在日常的心理諮詢中,也可喜的發現,關注孩子生涯發展的家長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孩子在生涯規劃中找到自己的天賦、愛好和人生方向。
在十幾年的工作中,我們發現。孩子的出路往往和她的個人天賦有關係。孩子擅長什麼,往往走的遠,因為他可以更省力的達到這個領域的金字塔上層。第二,就是興趣,興趣和擅長是兩回事。但是興趣,可以讓孩子這一生做這個事情不會倦怠,活的開心。
比如有個女孩子,從小喜歡讀經書。到了初高中,學習壓力大了以後,整天就把經書捧在手上。家長老師都覺得孩子走火入魔了。在給孩子進行職業測評時,我們首先肯定了孩子的愛好,孩子一開始很驚訝,說“老師,難道你不覺得我有病嗎?”在得到否定的回答以後,孩子如釋重負。在構建好諮訪關係後,我們幫助孩子在規劃上既尊重孩子特長又考慮到孩子的發展,最終孩子明確了自己在古典文化方面存在優勢,進而又針對孩子的愛好,明晰了職業方向,中醫學。很多家長有一個誤區,常常有個問題,做生涯發展規劃能不能給孩子提分。這裡必須澄清,生涯發展是明確孩子發展方向,減少孩子因目標不清晰造成的困擾。當這些阻礙被清除了,對孩子的學業一定是有幫助的。但是具體能不能提分,提分多少,亦和孩子的學習能力有關。如果誰告訴你,做了生涯規劃保證提分多少,那麼就是收割智商稅了。當然,也有快速轉變的案例。例如這個女孩,當她明確了發展方向以後,就開始奮發努力。孩子內源性的動力就調動起來了。一開始從全校200名掉到接近400名。在明晰方向後,從400名,一下子升到137名。高考考進全校前20名,最終被北京中醫藥大學錄取。大學期間,由於孩子在古典文化方面值得培養,又獲得了去國外知名大學交流學習的機會。
所以,當我們的孩子已經到了青春期,無論孩子有沒有空心病,家長們都需要關注孩子的價值觀發展,要密切關注孩子的職業發展是不是明晰。每年高考,都有考上大學,因為專業不是自己想要的,回來復學再高考的。甚至有人研究生都讀完了,才發現自己真正想要什麼,重新回來參加高考的。這些在我們讀起來,都非常惋惜。衷心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夠找到自己的路,大展拳腳,不負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