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早知道是這樣,像夢一場……

人的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那麼,你最害怕的是什麼?

《嚮往的生活》有一集藝興問兩個老師,你們最害怕的是什麼?何炅回答,未知的是無法掌控的。

如果世間萬物都是按你知道的來運轉,那就沒啥好害怕的。

可是,不確定的因素有很多,變化永遠比計劃來得快。

比如一場疫情,一來就是三年,到現在還沒有離去的意思。又或者天災、人禍、生病、死亡,這些都是無法掌控的,只有發生了,我們才知道怎麼去面對它,解決問題。

很多時候,打倒我們的不是他人,也不是生活的重重難關。

而是根植於我們內心的卑劣、以及藏在心底的懦弱。

人活一世,本就是一場與自己較量的過程。

害怕是因為對未知的恐懼與焦慮。

對於焦慮,日本最年長的心理學家中村恆子在《人間值得》中,她的看法是:

“憂慮未來於事無補,誰也無法預料未來,只要想清楚今天一天的事情就可以了。”

恆子奶奶90歲仍未退休,一輩子書寫一本書,她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告訴讀者:

人生是一段長長的路,如果遇到困境,請不要灰心,好好生活,就會不知不覺間走出低谷。

即使到人生的最後,只剩下她一個人,她也沒有害怕過,她是這樣認為的:

“我之所以沒有被不安和孤獨一直困擾著,也許是因為在我看來‘人生的本質就是一個人活著’吧。”

很多人拼死拼活爭取名利,等到生命走到盡頭時才認清活著的意義。

在南美洲,有一種喜歡築巢的翠波鳥。科學家發現,當把兩隻翠波鳥放在一起時,它們就會彼此較勁,爭相築巢,直到其中一隻累死方休。

人生在世,很多人之所以活得疲憊和痛苦,不是因為本身不幸,而是源於攀比較勁。

用恆子奶奶的話說:

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地接受每一天。

A和B是同一時間入職的,關係也很好。

A是個比較憨厚老實的女孩,工作勤勤懇懇,平時有點馬大哈,但是人緣不錯;

B女孩個性率直,因為心直口快,容易跟人起衝突,但是做事麻利,效率高。工作時間長了之後,兩人的狀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A依然兢兢業業,做好本質工作的同時,同事有需要幫忙的也會盡力幫助;

而B勝任工作之後,慢慢地感覺工作量越來越多,瑣碎的事情讓她開始感到煩心,不願意去接受更多的工作,但又不想改變去接受其他挑戰。

當對一件事沒有熱情的時候,你就會失去耐心。

B開始抱怨工作,抱怨自己的工作量比別人多,抱怨薪水太低,抱怨這個不合理,那個不公平。

這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態度的問題。

發生問題,很多人只會看到別人的問題,而不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思考如何優化自己的工作。

《哈佛情商課》裡面講到:

那些內心踏實的人,往往能夠認同自己的長處,接受自己的缺點,悠然自得,從來不會透過他人的目光來肯定自己。

而沒有安全感,內心充滿不安的人,常常質疑自己的重要性,他們或者將自己的成就昭告天下,以博得讚賞,或者反覆訴說不幸的遭遇,以換取同情。

久而久之,他們習慣了用各種方式掩飾自己的不安,而終於成為一個愛抱怨的人。

有時候你害怕什麼,什麼就會來到。

當企業需要精簡人員的時候,B這類人會首當其衝,成為第一批被淘汰的對象。

對付害怕最好的辦法就是忙碌。

丘吉爾在戰事緊張、每天要工作18個小時,別人問他是否為自己肩負的重任而憂慮,丘吉爾說:“我太忙了,沒有時間去憂慮。”

“讓自己忙著”這一件簡單的事情,就能夠把憂慮趕出去。

心理學上一條最基本的定律就是:一心不能二用。

人們不可能既急凍、熱誠地去想令人興奮的事情,又與此同時陷入憂慮當中。

高情商者說:有憂慮時不必去想它,在手掌心裡吐口唾沫,讓自己忙起來,你的血液就會開始循環,你的思想就會開始變得敏銳。

憂慮未來就是今天精力的浪費,精神的壓力、神經的疲累,追隨著為未來而憂慮的步伐跌入深淵。

與其害怕,不如活在當下,管他春夏與秋冬,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未來歲月漫長,依舊值得期待。

END

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分享閱讀的喜悅。

9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淚,是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