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老師佈置的作業總是要拖到很晚才做,週末或者放假期間,就先撒開了玩,非得等到開學前一兩天才想起作業沒有做完,上學總是快遲到了才進校園等等。這些情況都是拖延症的表現,總是要拖到最後一刻才願意主動去做,家長們催了又催,比他們都更著急,卻又無能為力。

拖延症產生原因

1.家長包辦一切

有些父母嫌孩子吃飯慢,就喂孩子吃;嫌孩子房間整理得不好,就幫孩子整理……時間一長,孩子就會養成依賴心理,且缺乏動手能力,很難再合理的時間做完該做的事情。

2.後天養成

孩子拖延症的形成和自身所處的環境是分不開,孩子因為生理的原因表現出了拖延症,如果父母置之不理,孩子的拖延症會愈演愈烈;如果父母過度處理,不停抱怨著“你太慢了”、“整天拖拖拉拉”這類的話,孩子有可能產生厭煩逆反心理,遵從了語言暗示,完全走上了拖延之路。

那麼,怎麼幫孩子糾正拖拉的壞毛病?

對父母與孩子的交互方式的變革

有拖延症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表現出的最典型的交互模式是:小孩拖拖拉拉——家長責備——小孩會變得更加遲鈍,會對家長進行嚴厲的譴責,咆哮,乃至恐嚇。簡單來說,就是小孩拖拉-父母越喊-家長就會喊-小孩就會拖得更久。家長要積極地斬斷這種“控制—抗拒”的怪圈,使之成為一個良性的、相互影響的良性循環。

學會自己承擔後果

學著讓孩子自己承受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後果。比如孩子早晨起床後磨磨蹭蹭,家長這時候不要著急,也不要去幫他,可以適當的提醒一下“在不加快速度就要遲到了”。如果他依舊沒有改變,不妨就讓他體會遲到的後果。只有孩子親身經歷有所觸動,才能會改變。

緊急事情提前做,區分事情的優先級

孩子面對生活學習中的很多事情無法進行有效合理的安排,他們有時會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做出錯誤的判斷,把緊急的事情推遲做,而把自己喜歡但無關緊要的事情提前做。這時父母要幫助孩子認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引導他們學會使用四象限時間管理法,按照緊急、不緊急、重要、不重要的排列組合,分清什麼事情應該優先去做,什麼事情可以適當推後,這不僅能夠加強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而且也能夠讓孩子養成做事井然有規矩的習慣,讓他們在學習中得心應手,在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更是會受益匪淺。

家長越早引導孩子學會管理時間、調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孩子在學習上的優勢也就越強。

給大家分享一套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的讀本《上學就看》系列。

這套書共8冊,適合低年級孩子閱讀,分別對應了孩子學習中很關鍵的問題,比如怎麼去管理自己的時間,怎麼去輕鬆地完成作業。

《誰偷走了我的時間呢》引導孩子合理安排時間,不做“小拖拉”。

《上學原來是這樣的呀》這本書可以幫孩子輕鬆明白上學是怎麼回事。

《寫作業再也難不倒我》告訴孩子,寫作業其實很簡單。

《考試,我不怕》告訴孩子,這樣做,能考出好成績。

一套8冊,價格也不貴,卻能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變成優秀的孩子。

書中通過風趣幽默又充滿想象力的故事,將現實生活加入了適當的童話色彩,把故事講到了孩子心裡去。

閱讀故事的同時,書中還實實在在地提出了很多實用的方法,教孩子該如何管理時間、如何更好地完成作業……

這套上學就看讓孩子學會自我時間管理是從韓國引進的一套課外讀物,可以幫孩子快速適應學校生活、培養好的學習習慣,並從小養成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

7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給年輕人的忠告:當你熬不下去時,試試這3個辦法,抓緊振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