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河東獅吼”到母慈子孝,趕走磨蹭和拖拉,這幾招簡單又實用
時間都去哪兒了?生活中,我們時常會發出如此感嘆,由於時間管理能力不同,人們在相同的時間裡耕耘,最終的收穫往往截然不同,一個人時間管理能力的高低決定了生活和事業的品質。對於孩子們來說,時間管理能力會對其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從小,培養時間管理能力尤為重要。家長們該如何幫助孩子做好時間管理?
那麼為什麼孩子會形成拖延的這一個壞習慣?這背後的心理原因又有哪些呢?
孩子要求完美
家長比較頭疼的就是孩子寫作業拖拉的問題,比如說同學一個小時就能寫完,孩子可能需要兩個小時,這就需要家長觀察一下他們是因為什麼導致寫得慢。
有的孩子就是對自己要求比較高,字稍微寫得潦草一點,就要擦掉重寫,孩子追求完美,是家長和環境無形中給他們造成的壓力導致的。
因為害怕做不到最好,所以孩子變得不自信,總是會對自己的行為產生懷疑。體現在做事上就是總會反覆修改和確認,比如說解題必須要格式清晰,寫字必須要工整,東西一定要放好擺放整齊等等。
不是孩子磨蹭,是家長心急
有的時候孩子會因為年齡小或者沒有掌握做事的技巧,而顯得很磨蹭,但其實他們可能已經儘量在做了,只不過家長並沒有意識到。
總是在以自己做事情的速度或者著急的表現去衡量孩子有沒有抓緊時間。未必是孩子沒有加快速度,而是他們盡力也只能做到那樣了。
想一想我們小時候也經歷過家長催促的時候,那種感覺就是心裡著急可就是做不好。這個時候父母不耐煩的語氣和表情,對孩子內心是一種壓力,可能會讓他們本來想要做好的事情更做不好了。
以下三種方法值得各位家長借鑑。
分門別類放置東西
有時候我也發現孩子所浪費掉的時間往往會因一些很無奈的事情,比如找不到鉛筆啦,橡皮擦用完了,膠水乾了等等,這些都會讓孩子把時間卡在“不知道如何進行下去”,最後要做的事情不了了之了。所以提前讓孩子有歸類意識很重要。我給孩子們準備過一個分類文件夾,讓他們自己去安排放置自己的東西,這都可以幫助孩子節約時間,從而提高利用時間的效率。
緊急事情提前做,區分事情的優先級
孩子面對生活學習中的很多事情無法進行有效合理的安排,他們有時會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做出錯誤的判斷,把緊急的事情推遲做,而把自己喜歡但無關緊要的事情提前做。這時父母要幫助孩子認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引導他們學會使用四象限時間管理法,按照緊急、不緊急、重要、不重要的排列組合,分清什麼事情應該優先去做,什麼事情可以適當推後,這不僅能夠加強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而且也能夠讓孩子養成做事井然有規矩的習慣,讓他們在學習中得心應手,在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更是會受益匪淺。
父母經常催促,會增加孩子未來的焦慮隱患
些少的壓力是有積極作用的,但頻繁和較多的壓力,會促進身體可體松的分泌,抑制孩子的思考與記憶保留的能力,還會給孩子帶來焦慮。值得一提的是,壓力也常常是兒童焦慮症的重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父母催促孩子快一點時,往往伴隨著怒吼和指責,這又加大了孩子內心的壓力和焦慮。我們很多父母會擔憂咬指甲的孩子焦慮,但我們卻在以另一種方式增加孩子們的焦慮。難怪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說,對孩子影響最糟糕的媽媽,就是著急的媽媽。
家長越早引導孩子學會管理時間、調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孩子在學習上的優勢也就越強。
給大家分享一套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的讀本《上學就看》系列。
這套書共8冊,適合低年級孩子閱讀,分別對應了孩子學習中很關鍵的問題,比如怎麼去管理自己的時間,怎麼去輕鬆地完成作業。
《誰偷走了我的時間呢》引導孩子合理安排時間,不做“小拖拉”。
《上學原來是這樣的呀》這本書可以幫孩子輕鬆明白上學是怎麼回事。
《寫作業再也難不倒我》告訴孩子,寫作業其實很簡單。
《考試,我不怕》告訴孩子,這樣做,能考出好成績。
一套8冊,價格也不貴,卻能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變成優秀的孩子。
書中通過風趣幽默又充滿想象力的故事,將現實生活加入了適當的童話色彩,把故事講到了孩子心裡去。
閱讀故事的同時,書中還實實在在地提出了很多實用的方法,教孩子該如何管理時間、如何更好地完成作業……
這套上學就看讓孩子學會自我時間管理是從韓國引進的一套課外讀物,可以幫孩子快速適應學校生活、培養好的學習習慣,並從小養成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