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不等於慢性子,試試這幾個方法,從此戒掉拖延症
前段時間,後臺有媽媽們集中提出一個問題:孩子拖延症很嚴重怎麼辦?
其實,不止這些媽媽苦惱。我一度也非常痛苦。3歲多的小小費就是拖延大軍裡的一員。我是怎麼發現的呢?自從他上幼兒園回來以後,總說好餓。我們跟老師瞭解情況,才知道他吃飯太慢了。幼兒園做什麼事情都有點的。老師在規定時間開餐,規定時間就得收碗。比如5點半放學的孩子,5點就要把飯吃完,然後老師再一一整理回家的小書包。
從吃飯慢延展到家裡的生活小細節,晚上要刷牙,他可能正沉迷在玩具世界裡。叫他“刷牙“,他會說”再玩兩分鐘“。過兩分鐘再叫,他又說”再玩兩分鐘“,直到把家長的好脾氣都磨沒。
孩子對時間沒有概念,導致他表現出磨蹭的行為
對孩子來說,1分鐘到底是多久?從家到學校要半小時,這半小時是多還是少?他們其實是沒有概念的。這容易理解,畢竟時間很抽象。小小費直到現在4歲多還會問:現在是早上嗎、現在是下午嗎?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光難買寸光陰。他們無法體會時間的寶貴。而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有一種知覺叫時間知覺。通俗說就是時間順序、持續性的直覺反應。一般要在3歲開始才慢慢建立。
幾招改正孩子的“拖延症”,改變孩子的磨蹭壞習慣
要鍛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家長要給孩子自主權和空間,鼓勵孩子獨立做事、自己做判斷、自己做選擇,不要過多的干預。拖延症本質上是一種逃避行為,逃避的原因比較多的成分是孩子害怕失敗。
當我們告訴孩子,失敗是可以接受的,重要的是如何去進步,這時候孩子才不會恐懼失敗,也不再逃避了。只有抗挫折能力強的孩子,才能在未來的人生中不會時時驚恐。
體驗結果—承擔拖延的後果
之前小小費在幼兒園吃飯慢的習慣,也帶到家裡,導致在家吃飯也慢。通常,老人就隨他去了。我們家一吃飯,孩子就最後一個,磨磨唧唧。
如果縱容這種拖延,那就算孩子掌握了時間刻度,也改不了習慣。這時候家長果斷把碗收走,讓孩子體驗餓肚子的後果。
有時候狠狠心,其實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必須讓他認識到:拖延是對他自己不利
拆解任務——學會目標管理
喜歡拖延的人,一般來說,對目標管理的能力暫時是比較弱的。或者說當一堆事情要做的時候,他分不清楚孰先孰後。由於孩子的眼裡,缺乏對全局的掌控,他只聚焦當下的事情,如果事情稍微複雜一點,他就會比較慌亂,導致什麼也做不好。
舉例子。很多家長催促孩子睡覺前,說“寶寶睡覺了,收好你的玩具……”
孩子眼裡卻想著:這有書、有玩偶、有積木,怎麼收拾呢?好複雜,那先放一放吧……(反正一會媽媽會收)
家長要幫助孩子:把複雜任務簡單化,告訴孩子做事情的步驟。
就比如這個收玩具。這項工作可以拆分成:
1、 把所有書堆放在一起,碼好,放到制定的位置。
2、 把玩具分類。大玩具放在大箱子裡,零碎的小積木等放到另外的收納盒子裡。
3、 如果是女孩子,那麼請把洋娃娃擺放在她該在的位置上。
通過拆解任務,讓孩子有每一步該做什麼的目標。這樣,他才會真的執行啊。
家長越早引導孩子學會管理時間、調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孩子在學習上的優勢也就越強。
給大家分享一套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的讀本《上學就看》系列。
這套書共8冊,適合低年級孩子閱讀,分別對應了孩子學習中很關鍵的問題,比如怎麼去管理自己的時間,怎麼去輕鬆地完成作業。
《誰偷走了我的時間呢》引導孩子合理安排時間,不做“小拖拉”。
《上學原來是這樣的呀》這本書可以幫孩子輕鬆明白上學是怎麼回事。
《寫作業再也難不倒我》告訴孩子,寫作業其實很簡單。
《考試,我不怕》告訴孩子,這樣做,能考出好成績。
一套8冊,價格也不貴,卻能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變成優秀的孩子。
書中通過風趣幽默又充滿想象力的故事,將現實生活加入了適當的童話色彩,把故事講到了孩子心裡去。
閱讀故事的同時,書中還實實在在地提出了很多實用的方法,教孩子該如何管理時間、如何更好地完成作業……
這套上學就看讓孩子學會自我時間管理是從韓國引進的一套課外讀物,可以幫孩子快速適應學校生活、培養好的學習習慣,並從小養成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