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毛病,尤其表現在孩子的身上,讓很多家長朋友非常煩惱。尤其是非常趕時間的時候,孩子拖拖拉拉的半天收拾不好,心裡是又氣又恨。孩子的這個毛病還表現在做作業慢,上課慢,吃飯慢等。
有拖延症的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會慢慢悠悠的樣子,一點都不著急,家長不論怎麼催促效果也不太明顯。一味的催促對雖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是改善不了孩子的拖延情況的。其實有些家長朋友可能不清楚,孩子這種拖延症的毛病其實都是有原因的,大部分家長平時只是催促,但是很少會去了解導致孩子拖延症的原因。只有找到原因所在才能對症下藥,這樣才能讓孩子告別拖延症!
那麼為什麼孩子會形成拖延的這一個壞習慣?這背後的心理原因又有哪些呢?
第一、趨利避害的心理
所謂的選擇性拖延,並不是說孩子在每件事情上都會拖拉,而是根據自己的喜好或者事情的輕重來決定是否拖延。因為在通常情況下,人們更喜歡做對自己有利或者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父母提醒孩子該早點睡覺了,孩子一直拖拖拉拉,家長只能反覆催促,孩子還是一動不動,直到爸爸媽媽的臉色不好看了,孩子才會磨磨蹭蹭去睡覺,在家長眼裡其實睡覺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並不需要花費多少精力。但從孩子的角度來看,玩耍比睡覺更重要,自己還沒有玩夠,所以才不想去睡覺。
第二、依賴心理讓孩子愛拖延
有些家長害怕孩子不能適應學校的生活,便會將所有的事情都幫孩子做好,那麼在這種固有的模式下,孩子就會形成一個錯誤的認知:不論我做的好與壞,總會有爸爸媽媽幫我完成,我沒有必要自己獨立完成,所以他們就用拖延的行為來表達了自己不願意獨立思考的意願。
第三、逆反心理讓孩子變拖拉
有些兒童學家認為,習慣拖延的孩子的背後往往都會有一個控制慾強或者性格暴躁的父母,這類家長對孩子的說話方式也通常以命令的方式,那麼在這種硬性的規定,也就剝奪了孩子選擇權。面對如此強勢的父母,孩子只能用拖拉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時間觀念很強的人,在事業上一定都比較成功。
一個沒有時間觀念的人,很難給人留下好的印象。因此,在孩子小的時候,給孩子培養良好的時間觀念,對他今後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幫助孩子改善拖延症
1、讓孩子瞭解時間的概念
孩子拖拉是因為不知道時間的價值,磨磨蹭蹭浪費時間也不覺得可惜,做起事來沒有計劃,想起什麼做什麼,也不規定何時完成。
這時候,家長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古往今來的成功人士是如何有效利用時間的故事,還可以在書房或者臥室張貼一些名言警句以此來提醒孩子。家長應該讓孩子做事前列個計劃,並且要儘量遵守,提高孩子的效率,同時要讓孩子明白如果能儘快做好一件事那麼他就有更多的時間去做別的事,進而懂得時間的可貴之處。
父母不僅要教會孩子學會看鐘表,還可以買幾個不同時間、不同顏色的沙漏,讓孩子更瞭解時間的長短。
2、及時鼓勵好過不停催促
孩子磨蹭時,家長採用發脾氣、催促、打罵的方法是於事無補的,他們被嚇到了,做事反而不知所措了。這時最好多鼓勵一下。
成人做事時,都希望得到肯定,更何況孩子。
如果父母能經常對孩子說:“你如果再快一點兒就更出色了”“你現在比過去有進步了”“你看你做得多快”“做得真棒,加油啊”“真好,現在用不著老提醒你了”
這些真誠的鼓勵是能夠打動孩子的,孩子為了不讓父母失望,下次做事就會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快點兒。另外,當孩子做事的速度比以前加快時,父母還可以適當地給予一些物質獎勵,比如帶孩子外出遊玩,給孩子買他想要的玩具等等。
3、拒絕包辦代勞
一些孩子起床磨磨蹭蹭的,家長害怕遲到就會直接親自動手操辦一切,這樣就會給孩子養成壞習慣,因為孩子心理明白,自己動作磨蹭一點沒有關係,到時候媽媽會來幫我的,反正上學是不會遲到的。所以,想要孩子不再磨蹭。父母就要拋棄多餘的關愛,讓孩子遠離對父母的依賴,更不可以看著孩子幹得慢就包辦代替。
家長越早引導孩子學會管理時間、調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孩子在學習上的優勢也就越強。
給大家分享一套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的讀本《上學就看》系列。
這套書共8冊,適合低年級孩子閱讀,分別對應了孩子學習中很關鍵的問題,比如怎麼去管理自己的時間,怎麼去輕鬆地完成作業。
《誰偷走了我的時間呢》引導孩子合理安排時間,不做“小拖拉”。
《上學原來是這樣的呀》這本書可以幫孩子輕鬆明白上學是怎麼回事。
《寫作業再也難不倒我》告訴孩子,寫作業其實很簡單。
《考試,我不怕》告訴孩子,這樣做,能考出好成績。
一套8冊,價格也不貴,卻能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變成優秀的孩子。
書中通過風趣幽默又充滿想象力的故事,將現實生活加入了適當的童話色彩,把故事講到了孩子心裡去。
閱讀故事的同時,書中還實實在在地提出了很多實用的方法,教孩子該如何管理時間、如何更好地完成作業……
這套上學就看讓孩子學會自我時間管理是從韓國引進的一套課外讀物,可以幫孩子快速適應學校生活、培養好的學習習慣,並從小養成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