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到挫折時,比起被鼓勵、開解,其實我們更希望自己的感受能被看到,能被共情到。”
歡歡,11歲的小男生,剛剛經歷了一次考試考砸,自己躲在房間裡,把頭埋在被子裡哭。
這已經是他上小學來第n+1次考砸了,而他感覺自己好像除了哭之外,什麼都做不了。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一二年級時,成績還可以,但隨著學的東西越來越多,我覺得自己好像學不好了,慢慢地成績就下去了。
每一次考砸,自己心裡都很難受。
我不明白,明明自己都那麼努力了,別的同學一做完作業就去看動畫片了,而我還是會再預習下課本;
課堂上我也很認真聽講,課下有問題會找老師;
可是,考試成績就是不理想。
現在我一聽到“考試”兩個字,心裡就像壓著塊大石頭,都喘不過氣了。
每次考砸後,爸媽沒有責怪我,還安慰我說‘沒事,下次會考好的,我們相信你’,但我聽到這句話,感覺心上那塊石頭更重了,壓得我都不能呼吸了。
怎麼辦?我要怎麼辦?下學期我都要小升初了,可是我覺得我還是會考砸的。”
陷入習得性無助
歡歡的狀態,就像是在迷宮裡迷了路,無論自己往哪個方向走,都會回到原地;
又像是在跌落谷底,無論如何掙扎向上,都是一直下墜;
沒有人可以來幫助自己,而自己只能一次次地嘗試、一次次地失敗。
多次的考試失敗,彷彿在告訴歡歡“你沒法考好”;
多次努力無果的經歷,彷彿在告訴歡歡“你的努力是徒勞的”;
反覆受挫的經歷,甚至可能令歡歡在內心深處產生了這樣的信念“我是沒用的,我是失敗者。”
歡歡陷入了一種無論如何努力都沒有進步的絕望,努力向前走,卻還是看不到希望。
在這種習得性無助的狀態下,歡歡自然很難對自己對學習有信心,每一次的考試對於他來說就是再一次的受挫;所以歡歡會恐懼考試、討厭考試,也討厭失敗的自己。
考試成了歡歡的噩夢,急需身邊人給他力量和支持。
只有當我們清楚瞭解了情緒的含義時,才有可能做出理性的選擇,和有利於我們的決策。
“我們相信你”
“我們相信你”,這句話並沒有給歡歡帶來安慰,為什麼呢?
其實,歡歡的父母能說出“我們相信你”這句話已經表達出一定的包容了,而不少父母,在孩子受挫失敗時,說出口的更多是指責和批評的話,讓孩子的痛苦加倍。
此時,雖然父母沒有責備歡歡,更多地向他表示作為父母對孩子的信任和信心,父母相信孩子有力量去面對學習上的困難。
然而,當我們往往處於極其自卑、極度懷疑自己的狀態中時,內心是缺乏力量的。
就像歡歡目前強烈感覺到自己是弱小的無力的,而當父母告訴自己,你是有力量的,他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不被理解,不被看見的無助的自己。
這種感覺,我們可能從小就有所體會。
蹣跚學步時,不小心摔到了,父母衝上來,抱住我們,嘴裡說著“乖乖,不痛不痛。”可是,我們明明很痛......
與小朋友玩耍時鬧不愉快了,爸媽卻把這當做小事,笑著跟對方父母聊天,說只是小孩子鬧著玩,不礙事;可是,我們明明是認真的......
遭到挫折時,比起父母的鼓勵、開解,其實我們更希望自己的感受能被看到,能被共情到。
歡歡的父母沒能看到孩子的焦慮和恐懼,也沒能理解他自責無助的情緒。
這句話在歡歡的心中,更像是在說“嗯,我們已經知道了,你不用說了,趕緊去學習吧”,歡歡感覺到自己表達情緒的出口被堵住了。
慢慢地,他也放棄了向他人傾訴與求助的願望,因為最後還是剩下他一個人孤獨面對這一切。
另外,“我相信你”,其實還蘊含著一份期望,期待孩子下一次能考好。
對於陷入習得性無助的人來說,“繼續嘗試”是讓他再一次體驗受挫,體驗自信被打擊。
對於下一次的考試,歡歡只有強烈的排斥和恐懼,此時父母的期望也許變成了更大的壓力。
所以,當歡歡聽到父母的“安慰”時,就像是被扼住了咽喉,壓抑、窒息。
就算失敗了,我們也是愛你的
處於習得性無助狀態中的人,最痛苦的是體驗到了無論如何努力都沒有進步的絕望,我們希望的是有人給我們一個出口,允許我們停止無謂的掙扎。
我們內心渴求的,是自己的痛苦絕望有人能夠共情到,是自己崩潰的情緒有人能夠接納,是自己一直在原地打圈的時候有人能幫我們按下停止鍵,而不是一句輕飄飄的“加油,你可以的!我相信你!”
歡歡此時最需要的,是來自於父母的支持和力量。
也許在父母看來,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當遇到困難,父母相信他獨立面對克服的能力,這也是歡歡自己認為需要的。
可是,學業上的頻繁受挫,長期處於焦慮、迷茫心境中,這對於還處於成長期的歡歡來說,就超出了他自己可以承受的範圍了。
所以,歡歡此時的心理就像退行到幼年時的寶寶,自己難以完全地自我照顧,希望有人能關懷、呵護他。
如果父母能理解、看見這一切,去擁抱無助的孩子,陪伴他身邊,告訴他:“我們知道你很難受了,失敗讓你很痛苦,我們懂你的害怕和不易。
現在你不是一個人去面對了,我們牽著你的手一起走,看看可以怎樣走得更好,好嗎?也要記住,無論結果如何,我們永遠是愛你的。”
讓孩子明白,不論自己成功與否,即使自己能量耗盡,但是父母永遠可以接納自己,永遠是自己的強大後盾,自己也永遠可以從父母那裡獲得支持和力量。
孩子在學業上、生活中、人際中受挫,在已經長大成人的父母看來,也許僅僅是海上一個小小的浪花,因為自己見識過更大的海浪;
但對於孩子心中這片小小的湖泊來說,卻是足以顛翻自己這艘小船的暴風雨。
想要孩子繼續穩定向前駛進,有些時候需要與孩子一起置身於這艘小船裡,以他的目光來看看前面的風浪,與他共同思考如何在暴風雨中不斷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