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從事心理諮詢工作多年,這天我們相約一起吃飯,她跟我聊到了一個案例:一個叫做小雅的女孩,她才上初中卻非常擔心自己沒有朋友,以至於她發展到生怕拒絕同學的任何要求。她說剛上初中時,有個朋友在考試時找她借一隻筆,她手裡沒有多餘的筆就沒有借給同學,但她有說明自己的情況,後來她自認為受到了那個同學的冷落和排斥,而變得更加小心翼翼。
可是同學們也並沒有顧及她的感受,反而越來越邊緣她,有時候開些很過分的玩笑,甚至有同學把螞蟻倒到她的衣服裡。
即使這樣,她生怕得罪同學,而不敢生氣,哪怕偶爾表現出來的生氣都會被同學嘲笑為“小氣”。
長此以往,她過得越來越謹小慎微,成為了看別人臉色過日子的人,生怕大家會孤立自己。最近隨著學業壓力不斷增大,她這種處事方式不但讓自己無心學習,成績直線下降,還發展成為夜不能寐,不得不諮詢心理醫生。
我問朋友,這是不是就是所謂的“討好型人格”,朋友告訴我,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這種行為叫做“聖母型人格”。但可以說這是一種“危險人格”了,搞不好終身要受氣,不然會在沉默中爆發,容易患上心理疾病。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的座談會時,提到過“危險人格”之一就是,這就是“聖母型人格”!
“聖母型人格”有哪些代表性的表現呢?
a. 永遠把別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捨己為人;
b. 寧可自己受委屈,也要友善對待別人;
c. 非常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為此可以毫無原則地按照別人喜歡的方式做事;
d. 總是把問題的責任歸結到自己身上,為此思慮太多;
e. 把自己的身心健康放在了最後一位,讓很多事情的優先順序都高於自己的利益;
f. 甚至為了滿足別人的要求,即使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卻也不想改變,或者是無力去改變這種現狀。
可見,有“聖母型人格”的特徵的孩子,往往是大多數父母口中的乖孩子,現在回想起來,筆者小時候也曾陷入“聖母型人格”的危機之中。
小時候,家裡有多個孩子,可是我會為了得到領導和長輩的表揚,總是表現得特別體貼,主動把長輩做家務,認真完成作業,從來不讓父母操心。
甚至有時候想吃零食了,我又生怕父母說自己不聽話,浪費錢,而節制自己的慾望,成為了學校裡那個唯一一個從來不會主動去小賣部的孩子。
在學校也是一樣,為了獲得好的人際關係,對於班幹部事務非常認真,有時候調皮的同學戲弄自己,也不敢發脾氣,還要強顏歡笑,心理難受的時候只能自己躲在廁所默默哭泣,不敢告訴任何人。
“聖母型人格”真的讓我的童年過得很不快樂,朋友告訴我“聖母型人格”對孩子們的危害可不小:
①影響身體發育:由於過於敏感,導致孩子們小小年齡心事過重,輕則影響孩子的心情,重則會影響到孩子的睡眠,從而錯過了生長髮育的重要時間。
②影響孩子的學業發展:孩子們在學業發展的重要時期,如果患有“聖母型人格”障礙,會導致自己在學業上分心,嚴重的會導致學習成績直線下滑。
③不利於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形成:“聖母型人格”的孩子們實質上是偽裝自己,以取得別人的合作。他們有時候會放棄自己為人處事的原則,只希望得到表面上的和平。
而一個做事沒有原則的人,是不利於與人建立長久穩定的人際關係的。
另外人的忍耐都是有限度的,孩子的這種偽裝總有一天要爆發,嚴重的可能就如小雅一樣,上升為心理疾病。
直到上了大學,我才漸漸意識到“聖母型人格”對於我生活上的各種障礙,不斷改變自己,才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然而,如果父母們能早點意識到這種性格的危害性,早日幫孩子們改變,會讓孩子少走很多彎路:
1. 無條件的愛。
兒童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孩子的自我情緒體驗是在4歲開始快速發展的,直到6歲就有了比較深入的情緒化體驗。因此這個階段對於孩子氣質的修煉非常重要,這個階段父母應該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比如不要拒絕孩子們抱抱的要求,千萬不要把應該給予孩子的愛而當作完成某種任務的獎勵。
2. 民主的家庭氛圍。
父母需要儘量營造民主的家庭氛圍,越是嚴苛的氛圍會讓孩子越膽小,越是期望通過討好獲得父母的認可,以取得家庭的安全感。孩子在民主輕鬆的氛圍中長大,才能更有主見,更獨立。
3. 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
雖然現在很多獨生子女有些自私,但不一定有很強的自我意識。自我意識指的是強烈的自尊感和自我保護。只有孩子有了明確的自我意識才能不辛苦地去依附別人,培養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
寶爸寶媽們,你們家娃是哪種性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