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如果我說,希望你別那麼積極,也學著做一做鹹魚,你會不會十分生氣呢?

我知道我知道,從小到大你都被告知“要自律”、“要學習”、“要高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時間”,然後慢慢的你也覺得這是自己需要去做的。

接著呢,自己終於結婚了、有了自己的孩子,本以為生活會開啟另外一個篇章,可現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每天都在為生計奔波、每天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處理,恨不得一天當作兩天用,哪兒能閒下來、哪兒能不積極呢。

其實我很理解這樣的狀況,因為在我自己閒下來的時候,內心裡也會有一個聲音不斷的說著“你不能閒著”、“你得做點事情”、“你這樣會很容易被別人超越的”,就好像停下來休息、發呆、放鬆就是罪孽一樣。

當一條“鹹魚”真的罪孽深重嗎?

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個沒有答案的問題。但你也知道,我有時候確實是一個喜歡雞蛋裡面挑骨頭、喜歡“抬槓”的人,所以在多數人都活在“想要積極”、“追求積極”與“必須積極”的狀態裡時,我一定要站在他們的對立面去說一些不同的看法。

當然了,接觸過精神分析流派的朋友,可能會說“你這樣的行為其實是想用‘獨特’來刷存在感,以此來彌補內心的自卑”。

這確實是一個解釋得通的角度,可陷入流派的理論體系中,與陷入自己的習慣、習慣性的認知與個人喜好中一樣,在有所得的同時也否定了其他可能性。更何況,又有誰沒有自卑呢。所以,我之所以“挑骨頭”的目的,確實是“我覺得當大家都看重‘積極’的時候,其實也忽略了一些有價值的東西,而這些東西也很重要”。

這樣的想法並不是隨隨便便就產生的。

在我從事心理輔導的這些時間裡,確實遇到過不少內耗比較嚴重的朋友。而其中一部分跟我們今天的主題非常的類似。

他們呢,也活在對積極的追逐中,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特別自律、特別高效、特別有能力的人。這樣的訴求當然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每當他們沒有完成自己的規劃,或者走神、休息的時候,內心就會湧現出強烈的自我否定,覺得自己對自己太不負責了、覺得自己連這點事情都做不好,真的太差勁兒了,然後或是用鼓勵、或是用巴掌、或是用掐自己,來迫使自己再次投入到積極與對積極的追逐中。

這確實有些類似“頭懸梁錐刺股”。

但是故事到這裡還沒有結束。隨著對自己的不斷逼迫和勉強,他們確實會收穫一些東西、取得一些進步。可他們也還是停不下對積極的追逐,於是繼續逼迫和勉強。

那麼,最終結果是什麼呢?

我始終秉承著“輕鬆努力比自我勉強更有力量”的態度,而所謂輕鬆努力則是我只做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情,不去太過勉強自己。

而之所以這麼認為,其實也和剛剛提到的東西相關。

試想一下,現在的自己也處於對積極的追逐中,每天都在逼迫和勉強自己。努力、上進這當然是好事兒。可努力與上進也是會帶來壓力、努力過後也是需要休息。但在這個時候,我們不僅沒有休息,反而給自己施加了更多的壓力,那自己的狀態就變成了累上加累;

同時,逼迫和勉強的詞意,一方面代表著“現在的我其實已經有些透支”,所以才必須用逼迫來讓自己繼續努力、一方面代表著“當下的我,其實有其他想要的東西”,但我又不能耽誤時間,所以勉強自己繼續做當下的事情、一方面也代表著我在刻意壓制某些正常的訴求,如娛樂。

人畢竟是有能力範圍的,可能我們偶爾可以超出能力範圍做些什麼,但持續的讓自己透支、讓自己處在高壓下,那最終自己會越來越力不從心。

“太累了休息休息就好了,這有什麼嚴重的?”

你說的對,累了休息休息就成。可在之前我們對自己的逼迫與勉強、逼迫與勉強帶來的難受增加、之前惡劣的生活品質、內心存在的“想要休息”與“需要努力”之間的糾結等,都會讓“積極”由一種追求變成一種創傷和陰影,那在休息之後,我們也就大概率難以積極起來了。

當然,對積極的追逐,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我們發自內心想要的,但礙於競爭激烈、自己能力不足、需要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多等客觀現實,自己又不得不這麼做,所以逼迫與勉強是很多朋友“追逐積極”道路上的“好夥伴”。

而我們之所以這麼做,可能是因為現在好習慣沒養成、想要早些積極起來、想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效果等原因,而總結一下就是:我不知道究竟怎麼做比較好,同時我也不想腳踏實地的一步步成長。

從小到大耳濡目染的“要積極”,加上進入社會後因為看到更多血淋淋的現實而爆發的生存焦慮,確實會讓我們陷入“必須早點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早點走出來”、“必須早點積極起來”的狀況裡,於是逼迫與勉強就成了我們的選擇。而帶來的結果是什麼,我想你已經清楚了。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說“我知道你想表達的是‘該休息就休息,該忙碌就忙碌’這樣的意思,你這一句話就能說清楚的,幹嘛要說這麼複雜呢”。

沒錯,休息與積極同樣重要,這確實是我想要表達意思的一部分。

但是,其中還有另外一個更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對積極的追逐,其實是對休息、娛樂等的排斥,並且這份追逐也讓我們將‘消極’的標籤貼到了休息、娛樂之上,然後對它們避之不及”。

我不知道你怎麼看待這樣的狀態,可我想你肯定知道休息與一些娛樂是必然存在的、是每個人都需要的,那當我們把“消極”的標籤貼在了它們身上、只要它們一出現我們就排斥,就想要立刻轉投“積極”的懷抱時,我們除了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糾結、越來越容易陷入上面提到的不良迴圈中之外,似乎也不會有什麼其他結果了。

是的,當我們只想要積極,而不想要消極的時候,其實忽略了“只有消極存在了,積極才會存在”這個事實。

不可否認的是,逼迫與勉強確實是追求積極路上兩個重要的夥伴。因為在面對需要做的事情時,我們同時也需要面對自己的情緒、訴求與慾望,而它們又往往是矛盾的,所以在還不能協調好這幾方關係的時候,也就需要一點點逼迫與勉強,來讓自己能專注於需要做的事情。

但無論我們做什麼,都是需要動力的。而當動力枯竭的時候,就需要通過休息來收穫一些恢復和補充;同時,慾望與訴求的滿足也可以協助我們恢復動力。

由此,如果自己正處於需要逼迫與勉強來保證自己積極的時候,也就更需要花費一些時間通過休息與合適的自我滿足來獲得精力與情感的補充,這樣自己才能不陷入上面提到的負性迴圈、才能保證經過一段時間的適度逼迫和勉強,自己可以養成習慣、才能保證自己擁有一個相對寬鬆的努力環境,從而更容易有所收穫。

所以,真正的積極並不是只有積極,而是該忙碌的時候忙碌、該休息的時候能夠好好休息,以及休息的差不多了,便能夠毫無壓力的、專心的投入到接下來需要做的事情中。

或者這樣說吧,該做鹹魚的時候專心做好一條鹹魚,才能在機會到來時專心做好躍上龍門的錦鯉。

但也請不要把我的意思當作是“鼓勵放縱自己”。

因為這裡的休息和慾望、訴求的滿足都是適度且合理的,並且“放縱”其實與“追逐積極”一樣是片面的、單方面的,這與我們想要傳遞的“兼顧積極與消極”是不同的,或者說正好相反。

當然了,在這裡只是講講我的看法,你的人生也還在你的手裡。

感謝朋友你的閱讀。

214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心理學家:通過這三種方式,可以判定一個人是在說真話還是在撒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