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亦舒寫下一句話:
“失去的東西,其實從未真正屬於你,所以不必惋惜。”
深以為然。
人在年輕的時候,總有很多執念,很多理想,很多追求,很多信心,堅信“永遠”。
年輕人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只要付出感情,對他好,他就永遠不會離開自己;
只要足夠珍惜,兩個人就一定能走到最後。
實際上,你以為的最終都是“你以為”。
在現實面前,除了自己其實都是靠不住的。
你會失去感情,會失去信心,會失去青春,也會失去對你而言很重要的東西。
失去之後,我們就輸了嗎?並不是。
我們還會擁有新的。
前任是“過去式”,而你屬於當下和未來;
前任回頭找你,也不是愛你,而是別有用心。
-01
他不愛你,而是覺得“你比較好騙”
你相信嗎?
所有主動離開你的人,無論他說得多麼好聽,找了多少冠冕堂皇的理由。
其實真相只有一個:他不愛了或者他不夠愛了。
我想到了一個案例。
一個女生跟男朋友戀愛6年,在這期間,男朋友從來都沒有帶她見過父母。
有一次,都帶她到小區樓下了,竟然直接讓女生自己打車回家。
女生從剛進大學到畢業2年,這6年最好的青春,最美好的時間,全部都耗在這一個男人身上。
男生每次都會給她畫大餅。
沒錢的時候,男人會對女生說:
“你這個月工資發了吧?先借給我一半,等我賺錢了,加倍補償你。”
跟朋友打遊戲的時候,會對女生說:
“我在加班,為了我們早點結婚,我在努力,所以你自己在家休息吧。”
出去跟朋友鬼混喝酒時,男人說:
“我工作上有應酬,要去陪客戶,所以晚上不去找你了。”
因為愛他,所以女生接受這一切。
即使她意識到男朋友在說謊,但為了男朋友的尊嚴,她也選擇裝傻。
後來,男生變本加厲,做了許多過分的事情。
但女生依舊選擇了原諒,她覺得自己都付出了6年,說結束實在是太可惜了。
可她沒想到,男生竟然先提了分手。
更過分的是什麼?
分手之後還沒過2個月,男生就迅速開始了新的感情;分手3個月,男生就訂婚了。
你相信男生不是“蓄謀已久”?
結婚沒多久,這個男人再次找到她。
原來,男人的妻子懷孕了。
有些話不必明說,大家也都懂。
他為什麼再次找這個女生?因為他孤獨,他寂寞。
為什麼他篤定女生會答應他?因為他覺得女生好騙,容易被利用。
所以說,前任再次找你,並不是愛你,或許是他寂寞了。
他之所以找你,還不是因為“你好騙”。
-02
兜兜轉轉,發現還是你“適合結婚”
這是另外一個案例。
一個女生,堪稱“女海王”。
她同時跟3個男生戀愛拍拖,遊走在一片大草原中,肆意的收割韭菜們。
她利用自己的優勢,利用喜歡他的男士們的弱點,逐一擊破,賺得盆滿缽滿。
但她最後,卻放棄每一個追求她的有錢的男生,選擇一個條件平平,但對她百依百順的男人結婚。
看到這個案例之後,我就特別感慨。
女生漂亮不可怕,可怕的是有心機,有手段還漂亮的女生。
怪不得在《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的母親臨終前對他說:
“千萬不要相信長得漂亮的女人,越是漂亮的女人,就越會騙人。”
老實的男人本來沒有太多的市場,正因為他老實,所以才被某個女生選擇。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戀愛和婚姻就像做生意,需要“貨比三家”。
有些人,並不會在一棵樹上吊死,他們會走馬觀花,對比篩選,最終留下一個最佳的選項。
前任回頭找你,你就被他表現出的態度所感動。
別傻了,他只不過是兜兜轉轉了一圈,發現只有你的條件比較適合結婚罷了。
你相信他對你還是真愛?如果是真愛,他早就來尋你了,何必等這麼久?
-03
不甘心在你身上付出的“成本”
經濟學上有個概念,叫“沉沒成本效應”。
後來,被廣泛應用在心理學領域中。
指的是:
人在某個人,某件事上投入的成本越多,他就越不願意放棄;久而久之,等待他的要麼是更多的投入,要麼是更大的損失。
前任回頭找你,也有很大一部分這個原因。
跟你戀愛的過程中,他在你身上投入了比較多的成本和資源。
即使分開了,他心中還是憤憤不平,心中不甘。
他想的是:
“我在你身上付出那麼多,就這樣分開,也太狼狽了;我一定要做點什麼,從你身上找回一些成本。”
分開之後,兩個人還有感情,其實是能感覺到的。
比如:都沒有開始新的感情,都在默默地關注對方的一切,都在一點點努力變好,等待再一次重逢。
你早晚會明白,前任與前任也是不同的。
有些前任,一想起來你心中只有甜蜜、歡喜和遺憾,即使分手了,也會默默地祝福對方。
也有一些前任,每次你一想起,心中就忍不住泛起苦水,想要嘔吐一番,你恨不得立刻丟掉與他有關的一切記憶。
今日話題:
前任回頭找你,你會怎麼做?
何所歡,兩性情感心理學寫作者,寫有情的故事,有趣的陌生人,有料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