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華錄》已經大結局,三個女人的都是HE結局,其中孫三孃的故事是由她被丈夫休且兒子不認她這個親孃後跳河自殺而展開。
孫三娘被救後說自己每天好吃好喝的供著他們父子倆,窮的時候寧願自己餓暈也不會斷了孩子一口糧,這麼好的親媽,為什麼會兒子都不認這個媽,最後又是怎麼母子和解的呢?
說到孫三娘對兒子的教育,有很多錯誤的做法。
01 沒把孩子當獨立的個體,缺乏對其尊重
孫三孃兒子傅子方第一次出場就是被孫三娘發現他逃課,被自己親媽拿著擀麵杖滿世界追著打。當他考試得個丙等,等待的又是媽媽的一頓暴打。
粗暴又單一的管教辦法,孩子自然就會有逆反的心理,你越是讓他讀書,他就越不想讀。
並且後面有說到,傅子方是明年就可以出去工作拿工資的人了,還這麼被媽媽追著打,旁人都在看笑話,這種行為很傷孩子自尊。
在他媽媽心裡,只有考取了功名才是唯一出路,才能抬起頭來做人。
02 把自己願望強加孩子身上
孫三娘有個披上鳳冠霞帔當誥命夫人的夢,知道靠老公是無法實現這個願望,只能把希望放在兒子身上,期望兒子幫她達成願望。
那麼讀書就不是自己的事情了,而是揹負著媽媽夢想的一件事,是件非常沉重的跟壓力的擔子。
本來就逆反的傅子方更加不會為了媽媽的心願而去努力讀書。
03 夫妻育兒觀念不合
當傅子方考試只得丙等,孫三娘抄起傢伙要教訓兒子時,爸爸過來幫著兒子說話。在兒子面前爭論。
說“丙等後面不還有個丁等嗎?將來跟我出來做生意,一樣能出人頭地。”
還要順帶吐槽孫三娘“你想帶鳳冠霞帔當誥命夫人,白日做夢,別熬壞了我的寶貝兒子。”
傅子方聽了連連點頭贊同爸爸說的。
雖然自古都喜歡在孩子面前一方唱白臉一方唱紅臉。
但在孩子面子爭論,對孩子影響非常不好。
孩子會自然站在幫自己的那一方,而去不認同另一方說的話,從而你說的話就更沒信服度了。
04 從未關心孩子想要的,教育方法單一
孫三娘雖然讓傅子方衣食無憂,讓他一心只要考取功名。讓他做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人。
看上去好像什麼都給了孩子,其實是剝奪了孩子的所有。
就像現在努力照顧孩子起居,只期望孩子用心讀書考上一個好大學的父母。
實際上從未真正關心孩子想要的是什麼,沒去了解他的身心狀態跟發展階段。
更甚者經常對孩子哭訴,自己這麼辛苦就是為了你,期望拿這點來讓孩子產生愧疚的心理從而努力讀書。
05 失去自我
當傅新貴說要休了她時,她尚且奮力抵抗,但是當兒子不認自己為親孃時,她心灰意冷,直接妥協畫押,到後來跳河自盡。
當她把生活的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兒子身上時,就已經失去了自我。
趙盼兒一語道真理“你叫孫三娘,又不止是叫傅子方他娘”。
旁人對她的評價是“為人仗義和善,賢惠善良,樂善好施,做的一手好果子,好湯水,好菜”,對於她自己來說這些都不重要,只覺得兒子不認她,活著就沒意思。
當自己都迷失了自我,怎麼能讓孩子有個正確的價值觀跟健康的心理呢。
反觀結局,為什麼母子能和解並且傅子方痛改前非,用心讀書了呢?
在東京沒有兒子在身邊的生活,她用自己的能力在東京站穩了腳跟,發揮了她自我的價值。
她有事業,有了自己的生活,也收穫了愛情,有了強大的自尊,不為別人而活,只依靠自己。
孫三娘最後對兒子說:
“除了母親的身份,我首先是個人,是個自主的女人”,“這世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有權力管束我的婚姻,就算你是我的兒子也不可以”,“想要鳳冠霞帔,娘自己會去掙”,“對於別人的議論,絕不低頭”。
這時候她就是她自己,而不是別人的誰。
玩耍
當父母能在現實層面跟心理都跟自己的子女很好的分離,那麼孩子才會形成一個獨立的個體,才會更好的發展出自我。
當孫三娘不靠他兒子,自己掙鳳冠霞帔,這份強大的心理,起著很好的榜樣作用,能夠去感染孩子,讓他也能自強自愛。
這時候,傅子方再去考取功名努力讀書就不是為了媽媽,而是為了他自己,就有了個內在的動力。
當一件事情是由內在的動力,而不是外在的原因去推動的時候,這件事才會更加容易堅持下去。
孫三娘是幸運的,在挫折中找到了自己,傅子方也因此成長了。希望在育兒道路上的你,能給你一絲絲的觸動及啟發,找到自我,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育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