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考命題方向的調整改變及“雙減”政策的實施,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本文就思維導圖在農村初中閱讀導學案中的應用進行初步的探討,試圖尋找改進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一些有效方法。認知心理學認為:“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動作與思維的聯繫,思維就得不到發展。”好的理論方法最終都要在實踐中加以驗證,思維導圖在導學案的應用也是如此,筆者在經過實踐、反思、調整後,總結出應用中的幾點對策。
1.從扶到放 思維導圖對於農村初中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新鮮的事物,所以在教學的時候要從最基礎的教起,包括理論、製作工具、製作流程等,都需要教師的幫扶。這個過程要在課堂上完成,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明白思維導圖的製作要素及原則,並給他們一個可以模仿的、易於上手的模板,接著再應用到的課堂中去。
例如,筆者以《濟南的冬天》為課例來完成這個過程。首先將的內容分成字詞、背景知識、文章結構、語言賞析四個部分,讓學生分組來製作相應的思維導圖,接著再以學生的作品為範例進行點評指導:字詞可以分成“多音字”“易錯字”“成語”等分支;背景知識可以“作者簡介”“寫作背景”做一級分支,再以“作者簡介”繼而分出“人物信息”“生平”“作品”“語言風格”二級分支。
文章結構以“溫晴”的特點作為中心詞,從描寫的景物“Sunny下的老城”“雪後的小山”“冬天的水”作為一級分支,再將景物的特點作為二級分支;語言賞析可從“修辭手法”“描寫手法”“重點字詞”等角度來製作。如此一來,將這些內容加以整合,本課的知識點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當然,學生的水平有高低,基礎較差的同學也可以採用挖空填空的方式降低難度。待學生逐漸熟悉之後,教師就要大膽地放手讓他們自己在課前完成,還可以鼓勵他們有自己的思維構圖和不同的建構方法,大膽地進行創新。
2.從課上到課前 通過教學演示後,就可以將思維導圖運用到導學案中去,根據學生的不同學情,可以進行分層設計,鼓勵基礎較好的同學大膽創新,製作具有個性化的思維導圖,對基礎一般的同學,做適當的提示。如在命制《水滸傳》人物或故事思維導圖導學案時,佈局採用左右分佈,左側留足空間讓學生自由發揮,右側印刷如下提示,以降低難度。
(1)構建人物導圖:簡介、故事、性格、評價等方面。 (2)構建故事導圖:情節、人物性格、表現手法、易混細節等方面。 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就可以各取所需,需要提示的可以看右邊的提示,不需要提示的同學可以將右側摺疊,自行創作。這樣一來,既提高了閱讀的效率,也兼顧了學生層次,提升了思維導圖的適用性。
3.從學到用 授之以漁,終為魚。在導學案中應用思維導圖是為了方便,但其作用不僅僅在於,它可以延伸到更廣的領域——作文。作文作為的延伸,實際上也是的一部分。思維導圖不僅是閱讀整理知識體系的導學工具,更是作文寫作前構思的導寫工具。從作文的主題出發,運用思維導圖可以構思出作文的寫作素材、文章結構、段落層次、語言要求等,再根據思維導圖來寫作,學生寫作就變得簡單易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