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鐵不成鋼”是許多當代家長的心理,所謂愛之深,責之切,但是父母的“毒舌”往往會給孩子們留下嚴重心理創傷,把幸福變成詛咒。
兒童心理學家曾就“童年陰影”,對成年人進行了調查了,結果顯示:童年有過以下三種經歷的孩子,成年後都不能釋懷,而這些經歷大多和父母有關。
一、“我是為你好,你要聽我的”,孩子總是被父母控制有許多家長任勞任怨,對孩子的飲食起居照顧得無微不至;有些家長理所當然地認為做家務是大人的工作,孩子只要好好學習就可以,甚至連孩子的課餘時間也安排得妥妥的。
為人父母總期盼孩子是人群中最優秀的那一個,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這種越庖代取的方法,會使孩子在生活上產生依賴性,在學習上產生被動甚至消極的情緒,極其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孩子生存和學習能力的增長,要依靠自己的探索和實踐,摔倒後爬起來才能學會走路,透過不止一次地重複,學習和認知能力才能夠發展,直到掌握真正的生存能力。
如果家長包辦孩子的一切——穿衣、吃飯、做家務,甚至是選擇的權利,其實是把孩子囚禁在愛的牢籠中,一次次剝奪孩子成長和鍛鍊的機會,阻礙了孩子們的發展。沒有經過實踐,怎麼能得來成功呢?
父母不可能一生一世都照顧孩子,教給孩子生存技巧,就是為了即使我們不在孩子身邊,孩子也能夠好好生活,獨立性是現代人最基本的素質,更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任何一個孩子能夠立足於社會,發揮潛能的基礎。
二、“外人面前,誰讓你和我頂嘴的”,父母總是人前教子“閉嘴,讓你說話了嗎,大人說話有你插嘴的份兒嗎?”
“再不聽話就再也不要回家了,我沒有你這樣的孩子。”
太多的時候,孩子們不聽話,甚至是在眾人面前屢屢造次,家長們大感頭疼和傷了面子,就大聲地斥責孩子。這樣的破口大罵甚至是言語恐嚇,可能每個孩子都曾經經歷過,特別是這樣的謾罵出現在大庭廣眾下,傷害程度堪比原子彈的攻擊效果。
但請父母試想一下,是否能夠忍受別人在公共場所,對自己近乎凌辱般的對待?
毀滅一個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當著眾人的面,狠狠批評他的缺點,讓孩子毫無反駁的機會。惡言惡語不需多,只要一次便能把孩子那幼小而稚嫩的心傷得透透。
“人前教子人後教妻”的古訓,是許多家長朋友的教育準則之一。不少家長認為,當著眾人的面訓斥孩子,威懾效果更好,這樣那個不聽話的“熊孩子”才能夠長記性,才能夠印象深刻,從而徹底改掉這樣的毛病。
但這些錯誤的做法,往往導致的結果和家長所希望的恰恰相反。在人格上,孩子和我們自己是平等的主體,孩子們生來就有被尊重的權利,不要因為他的年齡小或是閱歷淺,而剝奪孩子本該有的尊重。
三、“你看看誰誰家的孩子”,孩子總被父母在比較中否定“孩子,好好學習才是唯一的出路。現在的競爭那麼激烈,如果你學習不好,將來怎麼生存呢?你看隔壁王叔叔家的哥哥,雙一流大學畢業,畢業就有好工作,你要向人家學習。”
這樣的話99%的孩子都聽過,而別人家的孩子,幾乎所有孩子的公敵。
當孩子拿著考試成績進步一大截的試卷,滿心期待父母的表揚,家長朋友卻大張旗鼓地為其他孩子“吶喊助威”:你看看人家隔壁王嬸家的孩子,次次都考100分,還得努力!你只顧著為別家孩子“歌功頌德”,卻忽略了自己孩子眼中的無奈與不甘。
許多同齡的孩子中本就存在比較心理,但總是用自己孩子的缺點和其他孩子的優點相比較,則是對孩子的傷害,“以己之短,攻彼之長”的錯誤做法,不會有正面效果。
對攻擊性較強的孩子,極有可能激起他們的逆反行為,跟家長唱反調,你讓我往東,我偏要向西;對攻擊性較弱的孩子,則會在他們心中留下這樣可怕的陰影:我不如別的孩子好,別人家的孩子什麼都好,我幹啥都不行,從而讓孩子在人前抬不起頭,甚至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作為家長,我們需要掌握正確的做法,教育孩子跟自己比較,點滴進步都值得鼓勵。“你這次成績比上次進步多了!”“加油,繼續努力,你一定能行。”才是家長應該經常掛在嘴邊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