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朋友忍不住跟我抱怨他們家的那位大忙人,天天忙著工作,沒有時間陪她,也就算了,可是孩子的家長會、作業輔導、遊戲,他一概都沒有參與,這讓我朋友覺得非常的憤憤不平,平常工作忙他都能夠體諒,但是孩子的黃金成長期也就這麼幾年,他都不能夠多抽出一些時間來陪陪孩子。我朋友直呼,他們家就是一個典型的"喪偶式育兒",她的老公天天忙於工作,幾乎都不參與孩子的任何活動。
其實,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不同的家庭都會出現不一樣的家庭關係,而在中國這個特殊的大環境裡面,經常會出現的一種家庭模式--"喪偶式育兒"。在這種模式下常常會出現一種情況,爸爸天天在外奔波打拼,沒有時間陪伴孩子,而導致於照顧孩子的重擔全都壓在媽媽一個人身上。
像這樣有一方父母沒有承擔起他們應該承擔的陪伴責任的情況,並不少見,有的家庭可以透過溝通來改善這一方面的問題,有的家庭卻只能夠處於一種夫妻雙方互不溝通的狀況中。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夫妻的關係是核心很多家長們都會認為家庭的核心該是孩子,但實際上他們都忽略了一件事情,雙方之間的關係才是真正的和諧,因為這個家庭剛剛建立起來的時候是由夫妻雙方的相互信任和努力而建立起來的,就像是搭帳篷一樣,夫妻雙方之間的信任和配合就是搭帳篷的圖紙一樣,能夠指引整個帳篷的搭建"順序"。
而在夫妻關係當中存在的兩個原則一個原則是平衡原則平衡原則指的就是夫妻雙方的關係平衡程度,如果夫妻雙方的關係不和睦,就會像是天平的一方放上的重物一樣會出現傾斜和失去平衡的情況。
而很多時候家庭的主要關係出現傾斜的時候,就很容易出現一些狀況,比如說,夫妻雙方都想方設法的讓孩子跟自己親近一點,這樣子的方法其實只會讓孩子夾在中間很為難,同時還可能會上演三角戀一樣的狗血劇。
另一個是彈性原則很多家庭經過一些矛盾和分歧之後,仍然會處於一個穩定狀態的原因,就是由於他們具有彈性,也就是具有適應一些情況的能力,這樣子的家庭一般都擁有一些比較良好的互動模式,他們懂得制定一些家庭成員都認可的規則,然後懂得如何去調節整個家庭的氛圍。
可以嘗試著發動全家一起做一些集體性的行為來增加整個家庭的團結性
有一本書的名字叫做怦然心動的整理魔法,裡面的整理師有到許多的家庭裡面去協助他們進行整理,在影片的記錄下可以發現在整理的過程中,整理的夫妻雙方對對方的感覺都會變得更友善,找回了最初的感覺。其實就像是整理一樣,關係不和睦的家庭,他們最需要做的就是去整理整個關係裡面最需要去注意和解決的事情。
可以嘗試使用這本書裡面的整理方法來發動全家一起進行整理,也不失為是一種好辦法。
其實不管是家長中的一方有失職,沒有給孩子足夠的陪伴,還是家長之間的關係不和睦,都很容易給孩子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第一,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認知對於孩子們來說,他們接觸最多的物件是他們的父母,他們一直生活的環境,影響他最多的是他的家庭環境,而父母的關係不和睦所帶來的一個影響,就是會影響到孩子整個生活的環境,而處於這樣子的環境下的孩子,他們可能會一直抱有一種戰戰兢兢的心態,他們會很害怕自己犯錯他們甚至於弄不清父母吵架的原因,他們有可能會把所有的原因都歸結為自己這樣子的方式,其實就是在影響孩子對自己和他人的認知。
第二,可能會讓孩子開始對親密關係有恐懼感很多關係不太融洽的家庭,最經常出現的情況,就是父母雙方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的,絲毫沒有顧慮孩子的感受,其實,這樣子的行為很容易傷害到孩子智慧的心理,因為對於孩子們來說,是我們雙方都是他非常重視的人,而兩個他都重視的人在他面前天天上演,就爭吵打架,兩個他都重視的人在一起互相傷害,這樣子的經歷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創傷,他可能以後都不敢去相信別人。同時,還會讓孩子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父母之間的"爭鬥"中,開始對親密關係有恐懼感 。
其實遇到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一些父母會把自己忙,或者是其他理由當成自己不去陪伴孩子的藉口。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低頭族成名手機當中,而現在也有很多父母們也成為低頭族中的一員,他們沉浸於手機裡的世界,無法自拔。
甚至有的父母,在輔導孩子寫功課的時候,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然後自己在一旁玩手機,美名其曰就是讓孩子能夠獨立完成作業,是為了他好,同時還認為自己這樣子的做法就是在陪伴孩子,在陪伴孩子這件事情上自己完成的很"好"。
其實這樣子的陪伴並不是陪伴,頂多算是在旁邊坐著而已,父母和孩子之間就像兩條平行線一樣互不相交,這樣子的陪伴又有什麼意義呢?
真正有質量的陪伴應該是去認真的投入感情去傾聽孩子的聲音,去期待從孩子身上能夠得到反饋。
有的時候陪伴孩子並不需要父母們抽出很多的時間,高質量的陪伴與時間長短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什麼樣的才算是高質量的陪伴呢?
實際上這種陪伴的核心意義在於父母們對於孩子的關心程度,換句話說,就是父母們對於孩子陪伴的投入程度。
可以透過臺灣教育的“123法則”,來給到孩子一個有質量的陪伴123法則裡的一指的是每天一次,二指的是每一次都需要花費20分鐘去陪伴孩子,三指的是父母們要跟孩子一起去選擇做三件事裡的任何一件事。這三件事分別是陪孩子一起閱讀,一起玩遊戲,一起聊天。
可能有的父母在看到這個法則裡面所規定的時間,可能會覺得"驚奇",陪伴孩子只需要20分鐘就夠了嗎?其實確實是夠了,相比那些沒有質量父母只是單純在旁邊玩手機的陪伴來說,這20分鐘的認真陪伴和互動,遠比那種父母長時間的"被迫"和孩子繫結在一起的效果要好太多了。
有一件事時常被父母們所忽略,其實孩子並不需要一直都跟父母們都待在一起,他們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注,而這種關注,實際上在20分鐘裡面的互動裡面就可以得到體現。
但是這件事卻時常被父母們所忽略,其實工作很重要,孩子的陪伴也很重要,父母們所要做的永遠不是在兩者之中只選一個,而是想辦法去協調兩者之間的關係。
總結在生活的過程中,夫妻雙方產生摩擦是很正常的事情,可以透過增加全家一起的親子活動,來改善家庭關係。同時,在活動之餘也要多去給孩子提供一些有質量的陪伴,這樣子也有助於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