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患有心理疾病,比如說抑鬱症,自閉症和焦慮症的人群,不會主動跟別人談論這個話題。
有關於心理問題的話題,我想我非常有資格來回答。
初二在讀的時候,我就顯現出抑鬱症的跡象,我脾氣易爆,不受控制,常常想傷害自己甚至有過傷害別人的想法,種種矛頭讓我意識到我的心理存在問題。
為了讓我自己不那麼難受,我有嘗試過跳樓,自殘等等。
但是我所做的這些並沒有改變我心理的不健康,甚至反而加重了,我開始向家裡人尋求幫助,我不止一次提出要去看心理醫生,但是家裡人用:“你根本不會有那些問題,你現在就應該好好讀書,不要亂想”來搪塞我。
於是就沒有了下文,我沉下心了兩年,努力讓自己融入各種圈子,在家裡也要像在外面一樣,對大家都保持禮貌,甚至對於那時的我來說,回家比上學更讓我難以接受,沒有地方供我釋放壓力,久而久之,我失眠了。
直到今年高中作為一名高一新生入學,我花了三年的努力,終於考上了我們這裡最好的高中。說實話,我一點都感覺不到有多開心,我再次提出要去看醫生,這次父母同意了。
確診了我重度抑鬱症和中度焦慮症之後,我越來越頹廢。
說了這麼多關於我自身的親身經歷,其實就是想說,並不是看上去沒心沒肺,活潑開朗的人就一定不會得這種病的,像我,我是身邊的人眼中的開心果,我會逗大家笑,會安慰難過的人,他們覺得我是個人緣很好,圈子很大,長得也還不錯的學霸女孩,誰都不會想到這樣的一個人居然會得抑鬱症。
從我得病的那一刻起,我就想過要讓更多的父母們多關心關心自己孩子的精神狀態。其實每個孩子想要的都很簡單,也許是晚上寫完了一天的作業時,父母的一句誇獎;也許是某次考試沒考好時,父母的理解;又或許是做了幾個小時的作業後,父母的心疼和關愛。
但是試問現在的家庭中,又有哪幾個父母能做到這些簡簡單單的事情的?回答幾乎是肯定的。我不知道為什麼有些父母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進行攀比,同時還不允許孩子有怨言。我不明白為什麼有些父母把孩子的成績看的比孩子本身還重要。我甚至無法理解他們常常掛在嘴邊的那句:“我這都是為你好啊!”
反之,他們也不會明白為什麼我們好好的就會心理不正常。
很奇怪,每個中國父母都做不到像外國父母那樣灑脫,總是不允許孩子指出他們的錯誤,孩子指出一處,就會令他們不滿意,家長們稱孩子這種行為叫沒大沒小不知天高地厚。是啊,家長永遠不會反省自身,覺得孩子做不好都是手機,電腦的錯。
考不好,絕對是手機玩多了,電腦看多了,感冒發燒也肯定是手機電腦的問題,頭暈眼花絕對是手機看太久了,不管怎樣,家長都不會繞開手機等電子產品,不管孩子說問題根源到底在哪,只要放在家長身上,他們就只會覺得是電子產品的錯,這就是當代家長的頑固思想。
人最大的痛苦就是心靈沒有歸屬,不管你知不知覺,承不承認。這是柴靜的一句話,我覺得寫到我的心坎裡了,這也正是我想表達的,導致我們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
當我們跟父母待在家裡時,大家各忙各的,誰也不耽誤誰。我們絲毫沒有一點歸屬感,我們一昧的想要逃避,所以就有了心理上的問題。家本來是我們的避風港,但現在卻成了中國萬千中小學生的催命符。
現如今中國青少年自殺率驟增,連續幾年裡,自殺的大機率都是青少年。我曾經思考過一個問題,如果現在的小孩,也就是現在的所謂的00後為人父母了之後,是否會改變中國青少年自殺的風氣和社會的風氣呢。
現在我們所知道的心理疾病大部分都來自於自己原生家庭的,家庭教育問題也是一大因素。
家庭教育出現的錯誤,有主要源於家長對孩子不正確的教導,並且大多數家長都不會改變自己的這種教育方法,有可能一種教育方法反覆使用了十幾年也不知道到底哪裡出現問題。
總之,如果家庭的風貌依然保持這樣不改變的話,中國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永遠也不會得到徹底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