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在時代高速發展的當下,如果不及時積極獲取外界的資訊,那麼很容易就與這個時代脫軌。當今時代的主題無疑是發展,日新月異的變化也應該及時地被青少年所瞭解,正所謂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然而應試教育讓很多家長強迫孩子“一心只讀聖賢書”什麼事都不讓孩子瞭解,我們不妨設想,一個連自己家事都不瞭解,都不關心的孩子,甚至連自己的爸爸媽媽生病了都不會關心問候一聲的孩子能有什麼出路?

有些孩子可能會偶爾關心下在身邊的父母,可是在鄉下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呢?試問,在當下,有幾個十幾歲的孩子會主動去探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哪怕是打個電話的問候呢?可能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還小,長大了就懂了,可是世上哪有一下就長大的孩子呢?最起碼的人情世故、家庭關係都不會處理,孩子長大了步入社會又該何去何從?可能又有家長朋友會說,沒事,現在的孩子不都這樣嗎。難道當我們這批家長老去,孩子不知道養老送終的時候,也來一句,沒事,現在的父母不都這樣嗎?

在幾千年來家庭關係都是中華民族最為重視的關係,然而,為什麼到了這一代的孩子身上,就變了味呢?回想我們這代人的小時候,過年都是要給長輩磕頭的,可是現在的孩子過年似乎只會討壓歲錢,父母看重孩子的分數,孩子看重父母的錢包,高速發展的社會難道就一定非要看重某些東西嗎?很多家長在抱怨現在孩子結婚的彩禮貴,難道攀比心理不就是我們一開始給孩子灌輸的心理嗎?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被父母攀比,那麼你和別的家長比孩子,孩子必然會和別的孩子比父母,比來比去,我們比出了什麼呢?比出了一堆只認成績的父母,也比出了一堆只認錢包的孩子。其實成績不是用來比較的,只要讓孩子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孩子努力去學,能考上什麼樣的大學就說明孩子就應該到哪裡去;其實父母也不是用來比較的,父母錢包數字的多少也決定不了孩子的前途和未來,再有錢的人家也是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才有的今天。願天下再也沒有比孩子、逼孩子的父母,願天下再也沒有比父母、逼父母的孩子。

10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青少年對外表不滿意,成年後患抑鬱症風險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