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闢謠>

冬天一來,不少老年人都會出現手腳冰涼、麻木甚至輕微疼痛等不適感,多數老人家會認為是自己年紀大了,腿腳不靈活的原因,往往會自己選擇一些中藥方泡腳,緩解天氣帶來的寒冷感。

一般來說,這麼想沒錯,但是廣州72歲的李大爺卻因為泡腳差點被截肢!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今天,P教授邀請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管外科主任常光其教授,來為大家講講泡腳中存在的健康隱患。

誤區:手腳冰涼,泡熱水腳就可以緩解?

家住廣州的72歲李大爺一入冬雙腳就開始出現冰涼,晚上即便放個熱水袋也冷得慌,還會出現雙腳麻木的情況,甚至行走一段時間後就要停下來休息,有時還會出現腿腳痛,行走的距離也越來越短,以前能一次走上200米現在只能走20米就必須停下來休息,“我想著可能是年紀大了,老寒腿了,就到中醫館裡面開了箇中藥的泡腳方,想著每晚泡一下應該能好”,李大爺說道。

可不料這腳越泡越糟糕,李大爺發現這腳涼的症狀沒有緩解,反倒腳趾部位都已經潰爛、發黑了。無奈之下,李大爺來到醫院進行就診,經過詳細檢查,李大爺被確診下肢動脈閉塞症,若是再耽誤晚點,很可能需要截肢。

常光其教授介紹,近年來,下肢動脈閉塞的病人佔到血管外科門診量的大部分,這類病人常常因為泡腳導致面板破損、潰爛,最終不得不接受截肢手術。

70歲以上老人10個有2個會出現下肢動脈閉塞

提到下肢動脈閉塞,很多人都會很陌生,但它其實和心梗、腦中風發病機理一致。心臟的冠狀動脈閉塞會引起心肌梗死;腦動脈閉塞則會引發腦中風。

而下肢動脈閉塞就是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後,引起下肢動脈狹窄、閉塞,造成肢體血流障礙,從而引發行動障礙等一系列問題。

據統計,在中國70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病率佔到15%-20%,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髮病機率越高,近些年來有上升的趨勢。

常光其教授介紹,這與大家高蛋白高脂肪的飲食結構相關,此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壓這些基礎疾病會增加發病風險,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患者要額外注意,下肢動脈閉塞的病人中有30%合併該病。

下肢動脈閉塞病人應在跛行前儘早就醫

李大爺想不通,明明是老年人最常見的手腳冰涼症狀怎麼會發展到需要手術治療。

常光其教授解釋,其實,下肢動脈閉塞的病人症狀都是由輕到重的表現,下肢動脈閉塞的患者剛開始表現為肢體怕冷、感覺麻木,行走易疲勞,而後會慢慢發展為間歇性跛行,患者會走一段路休息一下,腿部偶爾出現酸脹疼痛感,行走的距離也隨著病情的加重而慢慢縮短。

“最好是在剛剛表現為跛行時就前往醫院就診,可考慮藥物治療。”常光其教授表示,度過跛行期,患者會出現靜息痛,尤其是在半夜,走不走路都會疼痛,這已經表現是患肢趨於壞疽的前兆了,“最快2個星期最長半年,腳上就會因為缺血出現潰瘍、感染壞死,嚴重者需要進行截肢治療。”

藥物控制3個月後效果不佳可考慮手術

其實對於下肢動脈閉塞,老年人也不必太過恐懼,畢竟這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出現概念變大的疾病,一旦出現,在生活中我們需要做的是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對足部進行護理,穿寬鬆的鞋子,可適當鍛鍊,(坐在床邊,肢體放平,抬高雙腳再慢慢放下,迴圈多次)。

常光其教授指出,藥物一般選擇擴血管和抗血小板藥物,3個月的治療時間,病情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則需要更積極的外科治療。

據悉,目前的外科治療不僅包括傳統的血管旁路手術、動脈內膜剝脫術外,近年來微創腔內介入治療手段使用的越來越頻繁,包括球囊擴張和支架植入,血管的通暢率可高達70%以上。

“但目前很多病人常把下肢動脈閉塞症錯當成脈管炎治療,選擇中藥泡腳而耽誤了手術治療時機。”常光其教授提醒,兩者症狀極為相似,但脈管炎常發生在年輕的吸菸男子中,而下肢動脈閉塞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更加常見。

當然,P教授最後要提醒大家,不管腿部出現哪種疼痛或不舒服,都不應該默默忍受或私下尋找偏方、祕方解決,要儘早到正規醫院進行就診,避免延誤治療,加重病情。#謠零零##39健康超能團##清風計劃#

本期闢謠指導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管外科主任 常光其

  • 闢謠:復原乳是假牛奶?
  • 集體闢謠,大家別再相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