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科學技術的進步使人類上天的夢想不再是神話,上到對太空的探索,下到使用飛機進行交通出行。但我們的取得的成就不單單止於此。自1961年,蘇聯航天員加加林第一次登上太空,人類對太空探索的腳步就不斷邁步向前。透過向太空和星球發射衛星的方式,探索太空的奧妙。

  難度遠高於嫦娥五號!日本小行星“挖土”歸來,外媒:人類新紀錄。近日,日本的隼鳥2號用六年的時間實現了太空3億公里遠距離的探索,並且還成功地從一顆名為“龍宮”的小行星上帶回了地下物質標本。據外媒稱,日本這次的隼鳥2號創造了人類最新的記錄,甚至表示從技術難度上遠高於嫦娥五號,比嫦娥5號還要厲害。

  警惕!日本隼鳥2號小行星“挖土”歸來,難度遠超嫦娥五號。首先,隼鳥2號是第一個能在太空中遠距離飛行探索並保持與地球訊號的航天飛行器其次,隼鳥2號也是第一個採集到離地球3億公里小行星的衛星。要實現遠距離太空飛行並且還能成功回到地球,甚至帶回遠距離小行星的地下物質樣本,隼鳥2號在航天飛行器的姿態控制和返回技術上是非常先進強大。

  雖說日本的航空技術如此先進發達,但我們也不必妄自菲薄。因為,日本這次隼鳥2號的成功離不開美國的NASA深空網路。而且隼鳥2號吸取了隼鳥1號的經驗。換句話說,日本的航天技術是建立在美國的航空網路支援技術上和過去的經驗上的。兩者強強聯合起來的航空技術比我國強也很正常呀!加上,日本和美國的航空技術本來也就先於我國研發。

  其實,我國在航空技術上也並未落後於世界水平,甚至可以說處於世界航空技術的前列之一。我國是世界上第3個實現載人航天的國家。

  近日,我國的嫦娥5號也帶來了好訊息。嫦娥5號已成功完成了探月任務,並且從月球上透過“鏟子”和“鑽具”帶回來2公斤的月壤,這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學探索意義,而且推進了深孔探測技術的發展。

如何克服星球引力保持自身的飛行軌道和速度對於航天探索器一直是一個難點突破,因為在太空中的飛行器只要是靠近星球,都會受到引力的影響,如果自身技術不夠硬,就有可能脫離事先設定的飛行軌道。因此嫦娥5號和隼鳥1號在完成取樣任務以後,要返回飛行軌道,必須要在沒有發射塔和不清楚起飛地勢問題的情況下克服星球表面引力進行自主定位和定姿。

隼鳥2號在返回地球面對的難度更加大。能夠在龍宮行星上與遠在3億公里的地球保持訊號聯絡,成功返回地球,同時還要在太空飛行6年這麼長的時間。在這6年時間,隼鳥2號在太空中有可能遇到意外事故,比如黑洞、衛星變故相撞造成太空引力的變化等等。隼鳥2號除了運氣的成分以外,自身的太空通訊技術和應急技術也非常先進。

再來說嫦娥5號與隼鳥2號取樣方式的不同,隼鳥2號是透過向龍宮行星表面發射類似”子彈“的方式引起爆炸,使得隼鳥2號能收集行星表面因碰撞爆炸飛濺起的塵埃狀物質或者碎片。這主要是因為龍宮行星的表面堅如岩石,只能透過這樣的方式獲取樣本,可見日本在航天器取樣上也是做地十分周到的。

雖說,隼鳥2號比嫦娥5號強很多,但我國在航天技術上也一直在奮起追趕。

  但不管怎麼樣說,嫦娥5號與隼鳥2號此次取樣的突破,對人類探索太空又邁進了重要的一步,在人類探索太空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10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在月球上回望地球,為什麼會給人帶來恐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