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嫦娥系列對月球探測的連續成功,在全球掀起了新的月球探測熱潮,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目前除了本身有較強自主航天能力的國家。居然不少從來都沒有發射過探空火箭的國家,都在醞釀自家的月球探測計劃並準備最終付諸於實際行動。這類國家的月球探測計劃,大有可能最終就是花錢買下一個其他國家月球探測器的全部甚至是部分冠名權。但是凡是參與了,就表明一種進取的態度,這對全球航天事業和外星開發本身都是一種無形的促進。嫦娥5號即將帶回的月球樣品,絕不是僅僅是一包或者一管土。其中的潛在價值大的很。當年阿波羅計劃號稱一共帶回了382公斤之多的月球樣品。但是其研究價值基本就是一堆沙土和幾塊石頭。這本身是很不正常的。僅僅嫦娥4號和5號的兩次著陸成功,就發現了“月球琉璃”,

並不是特別的樂觀。如果未來50年在月球本身上找不到水,只有從地球往月球人工運水或者去捕獲含水的小行星。第一個辦法成本高得嚇人。第二個辦法希望更是渺茫。因為到現在也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存在大量含水的小行星。如果找不到月球本地水,那麼對月球會長時間繼續停留在有限探測,而不是直接開發利用的階段。這樣即使新的有人登月計劃的實際意義也不大。人在月球上只能活動幾個小時,除了留下到此一遊,還能做什麼?月球淺表的礦產,除非到了都是鑽石的程度,否則仍然無法收回短期有人登陸探測的成本。但是對大國來說。月球這個未來100年的絕對戰略制高點卻不能輕易的放棄。即使月面找不到水源,無法開工廠上工人去開發,但是月球附近軌道資源,還是很必須有計劃的去開發。

這就是月球軌道空間站。這種空間站執行最好的位置,比如拉格朗日點等,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也符合先到先得的原則。當年超級大國就先行一步佔據了南極點,在戰略上的好處顯而易見的。未來的大型月球軌道站不但可以作為火星探測的中間跳板,也可以對地球形成居高臨下的戰略優勢。超級大國已經有發射月球軌道站的計劃。因此對月球專案,先開發其軌道資源才是真正的重點。

14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嫦娥五號接近大氣層,歐航局助力解決難題,NASA:很願意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