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轉移復發,一直是懸在癌症患者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因為人體的複雜性,我們無法預測癌細胞是否會轉移,轉移會去哪,只能提心吊膽的謹慎提防。

但是,近日發表在《Nature》封面上的一項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布羅德研究所和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為這一難題帶來了光明。研究團隊透過動物模型證明,人類癌細胞的轉移是可以被預測的。他們發現,癌細胞是否會轉移、轉移到哪個器官取決於遺傳和臨床因素。

結果顯示,有超過200種癌細胞系可以在免疫缺陷小鼠的體記憶體活並轉移。隨後,他們確定了與腫瘤轉移相關的關鍵特徵:腫瘤型別、起源位置、年齡等。研究人員利用這些資訊生成了第一代癌細胞轉移圖譜MetMap,以顯示每一個癌細胞系轉移潛力的互動圖。這也是有史以來首張描述不同癌症如何轉移的圖譜。

這項有價值的圖譜可以幫助科學家發現更多新的細節,如:哪些是驅動癌症轉移的因素;為什麼有些癌症比其他癌症擴散得更為猛烈?為什麼某種癌症總是傾向於轉移到特定器官?抗癌藥物的使用怎麼才更具有靶向性等。

布羅德研究所的首席科學家Todd Golub說:“對於很多癌症患者來說,儘管採取了治療手段,但不幸的是,他們的腫瘤還是出現了轉移復發。這會讓人認為有些腫瘤可以在任何地方存活,但事實並非如此。”

為了驗證MetMap的實用性,研究團隊還透過乳腺癌轉移到大腦的分子基礎進行了驗證。MetMap顯示這種乳腺癌細胞系具有大腦擴散傾向。透過該種轉移性乳腺癌細胞系與非轉移性乳腺癌細胞系進行基因組比較,發現了該種轉移性乳腺癌細胞系的脂質代謝存在關鍵改變。而這種脂質代謝的改變,使得該種癌細胞更易於在大腦微環境中生存。這也為未來透過阻斷脂質代謝來攔截並殺死乳腺癌細胞的方案提供了分子機制的支援。可見,該方案提供了從預測、差異分析到個性化治療方案整個癌症治療流程的功能。

該圖譜和研究模式對於科研界來說意義重大,但該研究的短板在於,是基於免疫缺陷的小鼠作為研究載體的,因而,人體免疫系統的功能和作用並沒有參與。在驗證時,也只是使用了眾多癌症中的一種乳腺癌,且是其中的一條腦轉移路線。

不過,我們還是要再次感謝研究團隊在闡明癌細胞生長和組織微環境之間複雜相互作用所做出的貢獻。如果後期,人類能發現是什麼讓不同癌症可以適應不同的器官環境,我們將有望從源頭掐斷癌細胞的轉移,從而降低癌患的死亡率。

24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人與自然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