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科學研究證明,人是從脊椎動物最高型別的靈長類中的猿分化出來的,猿人是人類的始祖。換言之,人來源於自然。自從地球上有了人,有了人類社會,就有了人類活動,人和自然就構成了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地球也就從純自然變成了社會自然和人工自然。令人堪憂的是,人類歷史發展到今天,創立了現代文明的同時,卻出現了諸如自然物種滅絕、自然資源浪費衰竭、環境汙染等問題,並且人與自然的關係越來越不協調,危及人類的生存和繼續發展。基於這一事實, 矛盾既然存在,就有必要對矛盾的雙方(即人與自然)進行分析、研究,探討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從而使矛盾雙方朝有利於事物發展的方向前進,即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一致、協調發展。

一、 人與自然關係的歷史演變

人與自然的關係是歷史的、動態的關係,隨著人類的誕生而建立,並隨著人類以及人類所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發展而發展,當然,其中包括人類對自然認識(自然科學觀)的發展、人類對人與自然關係認識(自然觀)的發展。

(一)原始時代——人類利用自然的矇昧階段。猿人透過採集、漁獵索取現成的生活資料,維持生存,開始製造、使用簡單石器。發展到智人階段,進入新石器時代 ,生活方式由遊獵轉向定居,氏族、村落文化出現。人類的祖先們開始嘗試解釋自然,如原始人類意念中的神靈、氏族圖騰、原始的宗教信仰。

這一時期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基本上受環境的主宰,處於次要從屬地位。由於認識水平和生產力的極端低下,人類只能在狹窄的範圍的孤立的地點上發展著。人對自然存在著直接依賴關係,當特定環境滿足不了需要,原始人群就遷徙,生活資料有極少一部分是自己創造的。因此人類早期活動的結果並未給自然環境帶來危害,偶有過量捕獵,自然界本身的再生能力可自發調節。

(二)農業時代——人類改造自然的初級階段。生產工具改進,銅器廣泛使用、鐵製工具的應用,標誌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農業、畜牧業產生並發展。這體現了人類對自然環境的能動改造,人文景觀出現。人類由單純利用自然生物資源發展到利用土地、水利等資源;由被動利用環境資源發展到能動地改造環境。如:我國古代傳說中的舜禹焚山疏河的壯舉,就是全民族大規模改造環境的活動。由於人類實踐的成功和改造環境能力的增強,反映在人意識上出現了與自然爭尊崇、爭主宰、爭平等的思想。如荀況《天論》“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認為自然界是有規律的,不以帝王的意志為轉移。再有“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傾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明確提出戰勝自然利用自然規律為人類服務的偉大思想。更如《愚公移山》的“愚公精神”,體現了古代農業社會那種人定勝天的堅定信念和改造自然的執著追求。

這一時期,農牧業發展豐富了物質生活資料,人口數量增加、質量提高,人類社會由公有制向私有制轉化,進入奴隸、封建社會。生產者逐漸與生產資料分離,剝削階級產生,出現了環境資源利用上的浪費與破壞、過量索取等問題,人們對自然規律、人與環境的關係又缺乏科學認識,盲目行動,不自覺地加重了對生態環境的損害。如:濫砍濫伐、無節制的放牧,造成森林、草原大面積破壞。植被的破壞又導致氣候惡化,部分土地沙漠化。部分農田灌溉不善,土地鹽漬化。人口的增長與聚集,城鎮的增多與增大,相對超量的生活廢棄物給周圍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汙染。長期的濫捕濫殺使部分物種滅絕。但縱觀整個古代社會,從總體上講,在以自然經濟為基礎的古代社會,人類對環境的改變尚未超出環境容量和承載力,生態系統仍維持著大體上的平衡。

(三)工業時代——人類企圖統治自然的時代。工業化、現代化創造了前所未有的人類文明,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的物質、精神生活水平,同時,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激化了人與自然的矛盾,惡化了人類的生存環境。

環境質量退化、惡化有以下三個階段:【1】環境汙染髮生期(18世紀末--19世紀末),蒸汽機時代。第一次產業革命從紡織工業開始,以建立煤炭、鋼鐵、採礦、化工等重工業而告完成。這一時期工業發展對環境的汙染有:以煤煙塵、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汙染,礦冶、制鹼造成的水質汙染等等。【2】環境汙染加劇期(20世紀初­--40年代)第二次產業革命,電力的開發、使用,蒸汽機改進為內燃機。主要有石油化工汙染、汽車汙染、煤炭煙塵汙染等。【3】環境汙染氾濫期(20世紀50年代以後)二戰以後,煤炭、石油等燃料生產、消費急劇增長。傳統的煤炭、石油、油品造成的汙染急劇增加,同時又出現了新的汙染,如放射性汙染、農藥等有機合成物汙染等等

二、 現代工業發展給自然、環境造成威脅

現代工業發展,不合理佔用耕地、林地,建築廠房,同時城鎮在不斷擴張,植被遭到破壞,綠化面積縮小。氣候更加惡劣,臭氧層空洞、冰山溶化、水位上升、溫室效應,大氣汙染嚴重,水質越來越差,草木枯萎,鳥類隱匿、絕跡,魚類死亡,農作物生產受到嚴重危脅。

環境汙染源主要有三大部門、六大企業。三大部門,指化工、冶金、輕工部門;六大企業,指火電廠、鋼鐵廠、煉油廠、石油化工廠、礦山有色金屬冶煉廠和造紙廠。城市汽車也是重要汙染源。這些給全世界各國造成不同程度危害甚至公害。如:1952年冬發生在倫敦的“霧都煙霧事件”,4天內有近4000人死亡,兩個月後還有8000多人病死。1957年和1962年又連續發生煙霧事件。又如日本的三大公害病:日本四市氣喘病,由於吸入空氣中的二氧化硫、重金屬粉塵導致;熊本縣水俁病,含汞廢水汙染水源;富山病,含鎘廢水汙染水源。另外,含酚廢水不僅毒害水生生物,而且能使人慢性中毒,等等。

石油化工汙染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人工合成的石油化學品汙染,特別是自然界本來並不存在的合成化學品。由於陽光、風、水、細菌等自然力無法使它們分解、消失,加上未能及時回收、處理,日積月累,造成危害。另一方面,石油化學工業的發展,有些企業把未經處理的廢氣、廢水、廢渣任意排放,其中含有幾百甚至幾千種有毒化學汙染物。另外,家庭燃用石油製品也不容忽視。

汽車工業發展,城市汽車數量激增,汙染越來越嚴重,表現在:【1】排氣汙染。各種汽車不充分燃燒排放的黑煙和充分燃燒排放的白煙,內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鉛塵、炭黑等到150~200種不同化合物,汙染空氣。更嚴重的危害是氮氧化物在強烈光照下,發生光化學分解,生成氧化性極強的臭氧,它與碳氫化合物氧化生成甲醛、乙醛、酮類,與氮氧化生成氧醯基硝酸脂(PAN)等。這些生成物與空氣中的水蒸汽結合成有刺激性的藍色光化學煙霧,即“洛杉磯煙霧”的形成。它能強烈刺激人的眼睛、咽喉,腐蝕建築物,使植物枯萎壞死,使家畜犯病,使橡膠製品老化龜裂。【2】汽車噪聲、振動以及揚塵汙染也不容忽視。

值得關注的是,現代工業發展的新汙染源:一是原子能的利用和核動力發展帶來的放射性汙染。20世紀40年代始,一場以原子能的開發、利用為標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爆發,人類進入原子時代。從1945年至今,全世界已有32個國家、地區建成核電站,共有432套核電機組在運轉。有史以來兩次最嚴重的射線外洩事故:1979年美國三里島核電站事故。1986年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31名工作人員死亡,周圍幾萬居民受到超劑量核輻射,並波及歐洲,造成嚴重放射性汙染。同時,核廢料對人類的子孫後代、自然環境有著潛在的危脅。二是由農藥等有機合成化學物質的大量生產和使用帶來的有機氯化物的汙染。如,滴滴涕、六六六及多氯聯苯,危害生物群體。

三、 人和自然協調發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人和自然協調發展的必要性:【1】人是自然的一員,人是自然界特定條件下的產物,是生物學上的一個物件,即“自然存在物”。這就說明人與自然關係密不可分,只要有人類活動的地方,只要有生產活動,只要人類要改造自然,就離不開人類、自然、社會的協調問題。因此,正確認識和協調其關係,使其和諧發展就顯得極為重要。【2】從人與自然關係的歷史演變來看,農業時代改造自然的活動、近代工業“牧童式”的掠奪,發展到今天高度發達的工業文明,已經給自然資源、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威脅。違反自然規律的掠奪式開發,導致一場場大自然的報復接踵而至,“乃至今天的人類不得不借用了兒孫們的地球”。人類面臨著一個歷史轉折點,無論從理論上或是實踐上都需要人們研究探討如何協調好人與自然、社會的關係,以便建立起人類技術圈和生物圈的新的平衡。可見問題的緊迫性和嚴重性。

協調好人與自然的關係,不僅必要而且可能。【1】正確處理好這一關係,有科學的理論為指導。根據自然辯證法原理,人來源於自然,與自然有著一致性,自然的存在和發展有其內在的客觀規律。只要樹立科學的自然觀、正確的自然科學觀,以科學的方法論為指導,尊重客觀規律,按自然規律辦事,一定能協調好人與自然的關係。【2】協調好人與自然的關係之所以可能,還因為有著現代科技的支援。科學界對人工生態系統的研究,現代基因工程技術對延續、最佳化物種具有積極作用,等等。【3】人類數千年的文明史,在如何對待自然界的問題上,有著豐富的歷史經驗可以總結,有著現實的、嚴酷的教訓可以吸取。另外,協調好這一關係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社會主義國家更有優越條件,能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研究和實施。並且,就國際而言,協調好這一關係已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的心聲,形勢樂觀。

四、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可持續性發展戰略,在1987《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上正式提出:“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發展。”

江澤民主席1999年3月13日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講話:“促進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控制人口增長,保護自然資源,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

可持續發展戰略集中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思想:健康的經濟發展應建立在生態的持續能力、社會公正和人民積極參與自身發展的決策基礎之上,關注的是各種經濟活動的生態理性,強調對環境有利的活動應予鼓勵,對環境不利的經濟行為應予擯棄,建立生態道德,樹立生態意識,增強保護環境的責任感。

總之,“地球只有一個”。地球是你我共同的家園!愛護地球、關心自然就等於關愛人類自己,人和自然才能和諧一致、協調發展。

(2002年1月7日)

41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一種新方法,提前1年預測腦萎縮和阿爾茨海默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