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說起精神分裂,大家想到的是什麼?歇斯底里的尖叫?還是驚恐至極的面孔?

01

布蘭登就是一名偏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他二十八歲,相貌英俊,畢業於康奈爾大學,獲歷史學位,但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他頻繁的出現幻聽。

尤其是在他獨處時,他總能聽到,一個不屬於他的聲音,在他的大腦中響起,那個聲音知道他的一切,並且說他軟弱愚蠢,還罵他是個懦夫。

布蘭登給那個聲音起名叫傑拉德,認為他是聯邦調查局的,潛伏在他的大腦中就是為了時時監視他,並且經常鼓勵他自殺或者殺人,為此,布蘭登經常和對方吵架,同時,他覺得自己快要受不了這樣的折磨了。好在,當他大聲尖叫時,那個聲音就會暫時消失。

神經科的醫師認為,布蘭登聽到的聲音,不可能真的是因為他的耳膜探測到了聲波,畢竟這聲音別人都聽不到。

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聲音真的是來自他的大腦中。

那如何證明這個猜測呢?除非其他人也能聽到這個聲音。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專注於一件事情時,我們經常會自言自語,有時,自言自語的聲調比較大,別人可以聽到,但更多時候,我們都是在內心中自言自語,這種現象被稱為無聲語言。

當我們正常說話時,你的額葉會向控制語言系統的顳葉和控制肌肉的運動皮層發出一道指令,接著電訊號在大腦中神經元之間快速傳遞,最後到達喉部,使你發出聲音,你嘴唇和舌頭的肌肉也同時啟用,說出你想要說出的詞語。

無聲語言雖然只是在腦中想象說話,但科學實驗已經證明,想象同樣可以啟用大腦中相關的腦區,只是強度稍弱。也就是說,在我們想象說話時,顳葉和運動皮層同樣被啟用,只是發放出的訊號相對弱一些,相應的發出話語的肌肉接收到的刺激也弱,也就發不出我們耳朵能聽到的聲音了。

神經科學家使用肌電圖技術直接觀察到了無聲語言的產生。

技術人員將電極植入到被試喉部的內附肌,從而能記錄那些肌肉細胞的電活動。每當被試說話,他的喉部肌肉便開始收縮,肌電圖也隨之記下相對應的電活動峰值。肌電圖的目的是記錄發音肌肉活動的時間和力度。接著研究者告訴被試不要說話、只能在心中想。當被試開始內心的對話時,肌電圖波形相應的產生了變化,出現了一個個小的尖峰,也就是說,喉部肌肉收縮的力度變弱了,但仍在收縮。

這個實驗說明了無聲語言是由喉部肌肉,也就是聲帶肌的收縮產生的。那麼,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聽是否也屬於無聲語言呢?

為此,精神病學家路易斯·古爾德招募了一群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被試,他設計了一個肌電圖實驗,將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現幻聽時的肌電圖與健康被試的肌電圖相比較,結果發現前者在出現幻聽時,肌電圖顯示了他們的聲帶肌同樣有較強的活動。這個結果說明,當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心中聽見說話聲時,他們的聲帶肌也發生了收縮,也就是說,他們的幻聽是來自無聲語言。

為了進一步驗證上述結論,古爾德將一隻微型麥克風貼在了一名有幻聽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喉部的面板上,結果令人震驚,當患者出現幻聽時,連著微型麥克風的耳機,竟然傳出了一陣陣輕微的低語,而且事後證明,低語的內容竟然和幻聽的內容完全一致,科學家們終於聽到了患者大腦中的那個聲音。

這個實驗有力的佐證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聽不僅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就是他們自己發出的無聲語言。另外,這也解釋了之前出現在布蘭登身上的兩個疑惑,一是他聽到的那個聲音知曉他的一切,那本來就是他自己的聲音,當然知道他的一切了;第二,當他大聲尖叫時,幻聽就會暫時消失。無聲語言雖然是透過想象發出的,但也是我們有意識的行為,我們的有意識系統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你無法在說一句話的同時,在腦中想另一句話,不信你可以試試。

02

但是,問題又來了,為什麼他們無法識別聲音是屬於自己的呢?

接著,研究人員又設計了一個實驗,以確定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真的無法辨認自己的聲音。他們總共測試了45名患者,其中的15人當時就有幻聽,另外30人曾經有過幻聽。這兩組患者都與一組健康的被試對比。研究者依次要求這些被試對著一個麥克風朗讀幾個英文單詞,麥克風連線著一部機器,能夠扭曲人聲。經過扭曲,每一個被試的聲音都和原來略有不同,卻又基本相似。

健康的對照組在辨認自己的聲音時毫不費力。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那些曾經有過幻聽的被試稍稍有些吃力,但還是辨認得很準。而那些當時就有幻聽的被試卻感到異常困難,他們很容易把自己的聲音認作是別人的。

看來,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僅認不出自己的聲音,還容易將它認作是外來的。這又一次解釋了他們出現幻聽的原因。

那麼,我們健康的人是如何識別自己的聲音的呢?精神分裂症患者又缺少了什麼,以至於無法辨認自己的說話聲?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可以在一種獨特的魚類身上找到。

03

象鼻魚是電魚中的一種,屬於淡水魚類,原產於非洲的河流之中。

它們有一種獨特的交流方式:用電。象鼻魚的神經系統能夠向周圍的河水發出一種名叫“電器官放電”的電訊號。這些訊號就像電場,同時向所有方向傳送。為了找路,象鼻魚會向周圍發出一個電訊號,等待它從周圍的障礙物上反彈,然後用特定的電感受器探測彈回的訊號。它們以此繪出一幅周圍水域的簡單地圖,就好像蝙蝠用彈回的聲波定位,或者潛艇用聲納在深海中導航一樣。

象鼻魚的電感受器不僅可以監測到自己發出的訊號,還可以監測到其他同類發出的訊號,以此來和同類交流,達到狩獵或交配的目的,那這就產生一個問題,象鼻魚如何分辨這兩種訊號?

物件鼻魚神經系統的研究表明,在每次發出電訊號與同類交流之前,象鼻魚的腦部都會先發出一個所謂的“指揮訊號”,命令電氣系統放電,但同時,腦部還會複製一個指揮訊號的副本,傳送給象鼻魚探測電場的感覺系統。這樣,感覺系統就知道將有一個自己發出的訊號會被監測到,並且對這個訊號進行預測,這就叫做預測放電。

接著,當感覺系統接收到電訊號時,就會和之前預測放電的訊號進行比對,如果兩種訊號匹配,就證明這是自己發出的訊號,感覺器官就產生抑制神經反應,對其忽略;如果訊號不匹配,就證明是同類發來的交流訊號,對其進行處理。

但如果是同類先發出訊號,象鼻魚就不會進行預測放電,也就沒有匹配訊號這個過程,直接對監測到的訊號以外來訊號進行處理。

一句話概括,預測放電這個系統的作用就是用來區分自身訊號和外來訊號,而且,這個系統並非象鼻魚獨有,它在自然界廣泛存在。

例如蟋蟀用它來防止自己的鳴叫聲蓋過它所聽見的其他同類的鳴叫,燕雀之類的飛禽用它來區分自己和其他鳥類的歌聲。

我們人類當然也使用預測放電,其中的一個作用就是識別自己腦中的無聲語言,而如果這套系統出現故障,例如患者大腦某區域損傷,就可能無法分辨出出現在腦中的聲音是屬於自己還是來自外界,這樣就出現了幻聽的症狀。

另外,預測放電系統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作用,就是我們無法撓自己的癢癢。

原理也是一樣,當我們撓自己癢癢時,負責運動系統的小腦在向肌肉傳送命令時,也向感覺系統傳送了一個預測訊號,當感覺系統收到感覺訊號時,會和預測訊號進行匹配,產生神經抑制,我們就感覺不到癢了,有趣的是,神經分裂症患者或者小腦受損的患者,是可以撓自己癢的,不信的話你可以試試,前提是你可以找到實驗物件!

10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宇宙的秘密全部揭開(二十八)質能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