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對於廣大有機化學工作者而言,官能團再熟悉不過了,它是決定有機化合物化學性質的原子或原子團(如羥基、羰基、鹵素、疏基、氰基等)。今天,筆者要給大家介紹一個“另類”的官能團——電極。電極不是用於電化學的嗎?怎麼就成了官能團呢?這還得從1937年說起,Hammett當時首次提出了Hammett方程,描述了反應物官能團如何影響反應速率,這一工作也引出了化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官能團對分子電子性質的誘導效應。這一概念在化學中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化學家可以透過修飾不同的官能團來根據需要加快或減慢反應,但實際上這種調節分子性質的方法既不高效也不方便。這是因為每個官能團只能產生其特有的誘導效應,無法連續調控分子的性質,因此必須製備各種各樣官能化的衍生物,這不僅費時費力,還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因為並非所有的分子都簡單易合成。

近期,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的Mu-Hyun BaikSang Woo Han等研究者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設想——能否將反應物以共價鍵的形式固定在電極上,讓電極變成一種“另類”的官能團,透過改變施加電壓來調節其化學性質(圖1),比如施加負電壓,電極就可以充當供電子基團,而施加正電壓則充當吸電子基團。如果可行,因為施加電壓可以連續調節,那麼由此產生的“電誘導效應(electro-inductive effect)”也就可以連續調控。實驗中,他們將帶巰基的分子固定在金電極上,成功透過施加不同的電壓來調節固定分子的性質。利用該方法,他們也成功調解了鹼催化的苯甲酸酯的皂化反應和Suzuki-Miyaura交叉偶聯反應的速率。此外,透過改變施加電壓的電性,可明顯地加速兩步法羧酸醯胺化反應的進行。相關成果發表在Science 上。

為了驗證該方法的可行性,作者探究了電誘導效應對鹼催化的苯甲酸酯皂化反應的速率影響。鑑於苯甲酸甲酯和苯甲酸乙酯皂化反應的效果較差,因此作者選擇空間位阻較大的4-巰基苯甲酸叔丁酯(TBMB),並透過表面增強拉曼散射光譜(SERS)來監測皂化反應的程序。如果電誘導效應很強,那麼在施加正電壓時就會加速TBMB的皂化反應以生成4-巰基苯甲酸根;而施加負電壓時反應則進行得很慢(圖2A)。如圖2D所示,在反應未開始時,C=O鍵伸縮振動[v(C=O)=1706 cm-1]峰強度與芳環C-C鍵振動[v(C-C)ring(1)=~1070 cm-1 ]峰強度的比值(Iv(C=O)/Iv(C-C)ring(1))為0.183;當未施加電壓(即OCP)時,[v(C=O)]峰強度大大減小(圖2C),峰強度比值為0.072,這表明電極表面上的酯已經被大量消耗;當在+0.25 V下反應22.5 h時,[v(C=O)]峰強度急劇降低,這表明該電壓能夠顯著地提高皂化反應的速率;相比之下,在-0.25 V下進行的反應則幾乎被完全抑制,此時的峰強度比值為0.181,與未開始反應的比值(0.183)十分接近。這些結果表明皂化反應進行的程度可以透過施加電壓來控制。

隨後,作者選擇Pd催化的Suzuki-Miyaura交叉偶聯反應來測試催化反應中的電誘導效應(圖3A),並透過兩個芳環C-C鍵振動峰強度的比值(Iv(C-C)ring(3)/Iv(C-C)ring(1))以及C-Br鍵伸縮振動[v(C-Br)=1068 cm-1]峰強度與芳環C-C鍵振動[v(C-C)ring(1)=1079 cm-1]峰強度的比值(Iv(C=O)/Iv(C-C)ring(1))來衡量反應速率。如圖3D所示,當未施加電壓(即OCP)時,反應的速率較慢;當施加負電壓(-0.15 V)時,反應速率明顯地提高;相比之下,施加正電壓(+0.15V和+0.3V)則抑制了反應的進行。此外,作者還每隔30 min對反應的SERS光譜進行測量,並監測了3 h內兩個芳環C-C鍵振動峰強度的比值(圖3E)。正如預期的那樣,產物峰在-0.15 V下增長最快,並在~90 min後達到飽和狀態,而在其他電壓下,反應3 h後仍未完成。這些結果表明改變施加電壓會顯著地影響Suzuki-Miyaura交叉偶聯反應的速率。具體而言,施加負電壓,電極相當於供電子基團,可以提高反應速率,這一結果與傳統的Hammett研究結果一致。

最後,作者探究了兩步法羧酸醯胺化反應(圖4)。首先,羧酸(如苯甲酸)進攻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亞胺(EDC)上的碳二亞胺碳,得到O-醯基脲。如果增強羧酸的氧親核性,就能加快第一步反應的進行。其次,O-醯基脲中的羰基碳可作為親電試劑與胺反應,得到所需的醯胺化產物。類似地,如果增強羰基碳的親電性,就會加快第二步反應的進行。事實上,當未施加電壓(即OCP)時,反應不會進行(圖4B);當施加正電壓(+0.40 V)1 h後,反應仍不會進行;而施加負電壓(-0.70 V)反應1 h後,SERS光譜在1772 cm-1處出現了一個新的峰(圖4C),這歸因於O-醯基脲的羰基伸縮振動。當施加負電壓(-0.70 V)反應40 min後,切換至未施加電壓(即OCP)繼續反應20 min,發現在2228 cm-1處有一個微小的峰(即C≡N鍵的伸縮振動),這暗示著兩步法羧酸醯胺化反應已發生。接著,施加負電壓(-0.70 V)反應40 min,然後切換至正電壓(+0.40 V)繼續反應20 min,結果顯示2228 cm-1處的峰強度顯著增加(圖4D),這表明正電壓加速了第二步反應的進行。最後,作者測試了脈衝模式,即施加負電壓(-0.70 V)反應3 min,然後施加正電壓(+0.40 V)反應3 min,並在1 h內重複10次,結果顯示羰基峰和氰基峰均清晰可見(圖4D)。此外,圖4E顯示了不同電壓下兩個訊號的相對強度,這表明施加負電壓促進了第一步反應的進行,施加正電壓則促進了第二步反應的進行,從而證實了該方法能夠對分子的電性進行連續的調節。

總結

本文透過將反應物鍵合在電極上,使電極成為一種具有可調誘導效應的官能團,從而改變了分子的化學反應性,這與傳統官能團的誘導效應極為相似。最重要的是,該方法還能夠對分子的電性進行連續的調節。利用這種“電誘導效應”,作者實現了鹼催化的苯甲酸酯的皂化反應、Suzuki-Miyaura交叉偶聯反應以及兩步法羧酸醯胺化反應的速率調節。然而,不足之處在於目標分子要透過巰基連線到金電極的表面上,這可能會限制這一策略的適用範圍及大規模應用前景。

Electro-inductive effect: Electrodes as functional groups with tunable electronic properties

Joon Heo, Hojin Ahn, Joonghee Won, Jin Gyeong Son, Hyun Kyong Shon, Tae Geol Lee, Sang Woo Han, Mu-Hyun Baik

Science, 2020, 370, 214–219, DOI: 10.1126/science.abb6375

11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人類世”來臨!人造物的質量首超全球生物質量,這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