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用中國智慧解開生命起源與人類起源之謎

(本書已由華齡出版社於2020年10月出版發行,書名《探索自然之謎全三冊·中冊·生命起源》)

(接上篇)

三、從無機物中創生生物的實驗

如上所述,無論何時何地,無論任何物質,一旦形成某種生物的全息構象,編制出該生物的基因程式,這種生物就可以被創生出來。事實上,早已有人透過實驗的方法,驗證了這一原理。這個偉大發現其實也來自於一次意外的偶然發現,實驗本身並非為了“合成生命”而進行的,而是為了獲得“人工矽晶體”而得到的意外收穫。

這次重大發現發生在1837年,始於安德魯·克羅斯鮮為人知的工作。當時電力是個令人興奮的新現象,克羅斯想嘗試利用弱電流轟擊化學品從而獲得人造晶體。具體來說,他混合了矽酸鉀肥和鹽酸,然後將一個拳頭大小的三氧化二鐵石塊丟了進去。然後,他把一塊小電池釋放的電流接通到酸液中,希望藉此能夠讓石塊上長出人工晶體。可是他卻得到了非常怪異的結果。14天之後,一些發白的斑點開始在電氣化石塊的中央形成。又過了四天,每個斑點都比之前增大了兩倍,並且從斑點上長出六個或八個微小的分支。每一股分支都要比斑點本身更長。

克羅斯在1837年一份寫給倫敦電氣學會的文章中闡述了這一發現:

在實驗的第26天,這些物體呈現出完美的昆蟲外形,並直立在剛毛上。儘管我認為這個現象極端反常,但是仍然不覺得有什麼神奇的,直到兩天後,也就是實驗的第28天,放大鏡下顯示這些東西的腿正在動。現在我必須承認我是真的被震撼了。數天之後,它們將自己從石頭上脫離開來,從苛性鹼溶液中穿過。在幾周時間內,有上百個這樣的東西從氧化鐵上自行出現。

這種生物似乎和一種蟎蟲類的昆蟲相似:“我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發現它們當中較小的有六條腿,較大的則有八條腿。其他對此進行檢查的人聲稱,它們就是蜱蟎蟲的一種,但是也有人說它們是一種全新的物種。”克羅斯知道這一發現將招致同事們的攻擊,因此他小心翼翼地重做了實驗,這次他將所有實驗器材都放在一個密閉容器中經過高溫滅菌處理——但是這種小生物仍然以同樣的方式出現了。[1]

另一位科學家偉克斯重複做此試驗,也證實與克羅斯的實驗結果相同。連物理學家法拉第也聲稱,依照克羅斯的方法去做,真的產生了昆蟲。[2]

很明顯,從石頭上出現斑點,到斑點慢慢變大,長出分支,呈現出完美的昆蟲外形,腿開始活動,然後將自己從石頭上脫離開來,從苛性鹼溶液中穿過……對實驗材料和器材進行高溫消毒後重做,仍然獲得了這種小動物——這一切充分說明,這種生物正是從無生命的“三氧化二鐵石塊”中創生出來的。

為什麼一塊石頭長時間通電就可以產生生命?因為電流就是帶電粒子(電子、正電子)的流動也就是等離子體的流動,在這個過程中就可能發生舒曼共振,形成某種生物的全息構象,從而編制出該生物的基因程式,生命便被創生出來。當然也需要特定的物質條件。

現代合成生命的科學實驗之所以迄無成功,最大的原因可能就在於沒有按照先“製造”出全息構象→編制基因程式→創生生物的路徑來進行。而安德魯·克羅斯之所以成功地“製造”出了生命,就在於他的實驗碰巧暗合了這樣的路徑。

認識到這一點,未來合成生命的實驗有望獲得突破,完成人工合成生命的夙願。

全息構象——基因編碼器是創造生命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生命的本質特徵就在於它的組織性和有序性,沒有一個統一調控的全息構象,生物體無法運作,也不可能形成。

一個簡單的邏輯是:沒有基因便沒有生命,要獲得基因,先得造出“基因編碼器”。

人類什麼時候能夠“製造”全息構象了,也就什麼時候能合成生命了。

應該說,克羅斯的這次意外發現,為“天生論”(創生論)——自然創生說提供了可信的“實驗證據”——透過接通電流之後發生的一些複雜的物理、化學反應,形成了昆蟲的全息構象,編制出了相應的基因程式,生命就從無機物中被直接創生出來。

另外,令人欣喜的是,一些學者已經發現了“生命形式可能的起源之一——從等離子體中產生的類似活細胞的等離子球”:

據英國《新科學家》2003年9月20日報道:羅馬尼亞Cuza大學的MirceaSanduoviciu領導的科研小組最近提出了一種新觀點:與生物的活細胞類似的細胞可能在幾微秒之內因發生自組織(self—organisation)而形成,並不需要幾百萬年的進化而成。如果他們的觀點是正確的,有關的進化理論可能必須徹底修改。

研究人員研究了生命開始之前地球的環境條件:地球被包圍在電暴中,電暴引起氣體電離,即在大氣中形成等離子體。他們把兩個電極插入一個低溫的氬等離子體中(即氬氣中的一些原子被撕開成電子和帶電的離子),然後在電極上加一個高電壓產生電弧,電弧能量流過電極間的空隙發生的電火花,就像發生一次微型的閃電。Sanduoviciu說:電火花產生了高濃度的離子和積累在正電極處的電子,並自然地形成等離子球;每一個球有一個兩層的邊界,外層是帶負電的電子,內層是帶正電的離子,在邊界內部是氣體原子的核心。

他發現:等離子球可以透過分裂成兩個球進行復制,在適當條件下也能變得更大,即吸收中性氬原子後撕開它們,成為離子和電子,並擴大等離子球的邊界層;它們可以透過放射電磁能交流資訊,使其他等離子球內部的原子以特定的頻率振動。這種等離子球不僅可以完全滿足自組織系統的要求,而且是最早的氣體細胞。

Sanduoviciu甚至認為:這種氣體細胞可能是在電暴中產生的地球上的第一批細胞。他說,等離子球的出現看起來很可能是生物進化的先決條件。布魯塞爾大學的物理化學家GregoireNicolis說:這種可能性很大,像DNA這種生物分子也可能在等離子球存在的溫度下產生。[3]

這無疑是對生命起源的可貴的探索,雖然這種探索還很初步,但它可能已經為我們最終揭開生命起源之謎帶來了希望的曙光。

可以說,這個實驗也印證了“等離子體共振複合形成生命”的觀點。

《黃帝內經》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多麼偉大的見解!

自然是神奇的,人類以及龐大的生物家族的存在足以證明大自然的神奇性,人類只有不斷地開闊自己的視野,不作繭自縛,不故步自封,不夜郎自大,才有望窺見自然造化之真機。

(未完待續,接下篇)

12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生物創生與演化的一般規律《解開生命起源的真相》長篇連載(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