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茫茫人海中,我們一眼就能看到在乎或親近的人。同樣的,他們也能夠在人海中瞬間分辨出我們,而不會出現任何的錯誤。

世間千人千面,我們為何總能正確分辨出熟悉的人呢?可能許多人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根據不同的體貌特徵。但事實真的如此嗎?這就來到了一個看似簡單卻蘊含深刻哲理的科學問題上:我是誰?

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人們對這個問題的探究僅僅停留在哲學層次。到了現代,隨著量子科學的發展,這個問題又被進一步延伸拓展,成為了一個更宏觀的問題:每個人都是誰?

思考一下,如果某個人身上的器官都因病全部被替換了,那麼這個人會認為自己不是自己嗎?他的親朋好友會認為他不是他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如果一個人做了深度的整容手術,並且將自己的聲音進行了調整,在和親朋好友聚會時往往很難被認出,可當親朋好友知道整容和調整聲音的事情之後,肯定不會認為整容後的他就不是他了。

由此,人們分辨一個人的依據究竟是什麼呢?可能有人又會說是DNA,畢竟無論年齡增長多少,也無論組成身體的細胞輪換了多少,遺傳物質是幾乎不會改變的。

但其實這種判斷方法也並不是完全準確,我們先不提在特殊情況下DNA會略微改變的事實,僅從雙胞胎或多胞胎方面就能夠將這種判斷依據推翻,因為同卵雙胎情況下他們的DNA是完全相同的。

而在DNA相同的情況下,會有某對雙胞胎認為孿生兄妹是自己,或自己就是孿生兄妹嗎?答案當然也是否定的。

看來DNA也並不能成為分辨“每個人是誰”的決定性因素。那麼這個決定因素究竟是什麼呢?或許有人會一拍腦門的答道:是大腦。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答案是對的,因為如果在科技絕對發達的情況下,能夠將一個人的頭換到不屬於自己的身體上,這個人肯定不會認為自己不是自己了,畢竟儲存其思維意識和記憶的大腦還在,所以他還是他自己。

回到最初的問題,決定“每個人是誰”的決定性因素真的是儲存一切非物質資訊的大腦嗎?我們可以進行一個假設論證。

可能從親朋好友的角度來看,這個人並沒有任何的變化,他還是他自己,但相處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發現他已經不是他了。

而對於這個人本身而言,可能並不會有任何的察覺,就像一絲不苟執行指令的程式一樣,對於程式本身來說,自己究竟有沒有被修改過,其實根本就不知道。

如果看到這裡已經讓你感到非常困惑和驚訝了,那麼接下來的探討更會讓你顛覆認知,甚至開始懷疑整個宇宙。

假如人類科技已經能夠熟練運用量子科技,能夠將物質完全量子化進行瞬間傳輸和轉移。那麼根據量子理論,當一個人被瞬間傳送到某個地方時,原來的自己就會隨著副本的出現而同步消失,不然就會出現宇宙中有兩個完全一樣自己的詭異景象。

如果每利用該技術傳送一次,就會複製出一個一模一樣的自己,可能不僅地球環境會承受不住,總有一天宇宙空間都會承受不住。所以就目前的理論來看,這種情況是不會發生的。

不過,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人類對各種理論和整個世界的認識也一直在革新,就像地心說被摒棄、絕對時空觀被相對時空觀所替代,人類沒有腮也能在水下呼吸一樣,誰能保證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原理就一定是正確的呢?誰又能保證人類對量子糾纏的認識一定是正確的呢?

或許有一天,人類能夠勘破時間的本質讓時間靜止下來,讓微觀世界中粒子不確定的狀態變為確定狀態。屆時進行量子傳輸時,可能就會在兩個不同地點出現兩個完全相同的你。

可此時關鍵的問題出現了,傳送前的你和傳送後出現的你,究竟哪一個才是真正的你呢?究竟誰才是主,誰才是次呢?或許正是因為這個讓科學家們束手無策問題的存在,宇宙規則才會允許平行宇宙存在的吧。

5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為什麼月面上實拍的照片裡看不見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