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支來自日本的科研團隊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僅僅在小鼠幹細胞中增強8個轉錄因子的表達,就可以將幹細胞轉變為“類卵母細胞”。這些細胞可以受精,並分裂到胚胎髮育的8細胞階段!
卵母細胞可以被視作是卵子的前身。隨著在體內逐漸成熟,卵母細胞在經歷多個階段的發育後,會形成最終能受精的卵子。卵母細胞的發育對於生命的誕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科學家們對其基因調控網路卻知之甚少。
為了探尋卵母細胞發育背後的秘密,科學家們做了初步的表達分析,發現27個可能參與其中的轉錄因子。隨後,他們在胚胎幹細胞中挨個使這些轉錄因子失活,觀察是否會影響相應的發育過程。結果表明,其中8個轉錄因子是關鍵,缺一不可。
如果促進這些轉錄因子的表達,能否也促進幹細胞變成卵母細胞呢?研究人員們在小鼠的多能幹細胞中過表達這些轉錄因子,發現果然可以誘導這些幹細胞產生“類卵母細胞”。他們也因此將其稱為“直接誘導的卵母細胞樣細胞”(directly induced oocyte-like cells)。
“僅僅引入一些轉錄因子,看到這些小鼠幹細胞那麼快、那麼簡單就能變成卵母細胞的形態,最初我是完全不信的,”本研究第一作者浜崎伸彥(Nobuhiko Hamazaki)博士說道,“但重複實驗表明這是真的。發現僅需要8個轉錄因子,就能帶來如此大的變化,令人震驚。”
▲由小鼠幹細胞直接轉變而成的類卵母細胞(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Credit:九州大學)
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的研究人員們合作,科學家們確認無論是小鼠的胚胎幹細胞,還是誘導的多能幹細胞,都可以用這種方法誘導產生“類卵母細胞”。事實上,在某些實驗裡,最少只需要4個轉錄因子就可以促進這一過程的發生,但實驗的可重複性較差。
值得一提的是,當這些“類卵母細胞”在體外與正常情況下卵母細胞周圍的細胞一同培育時,它們可以發育成結構上類似成熟卵細胞的細胞。但這一過程沒有發生減數分裂,因此染色體的數目與正常卵子並不一致。
儘管如此,科學家們發現這些成熟的“類卵母細胞”在體外與野生型精子結合後,可以受精,併發育至8細胞的階段。超過這一時間點後,發育就會受到影響。
▲成熟的類卵母細胞在體外可以受精並分裂,發育至8細胞階段(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研究人員們指出,該研究不但加深了我們對卵子發育的理解,也將為生殖醫學帶來重要工具。“卵母細胞的細胞質對於生殖生物學和醫學而言是寶貴的資源,這一工具能帶來大量卵母細胞的細胞質,而無需侵入性措施的創新方法。”浜崎伸彥博士補充道。
參考資料:
[1] Hamazaki, N., Kyogoku, H., Araki, H. et al. Reconstitution of the oocyte transcriptional network with transcription factors. Nature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3027-9
[2] Oh so simple: Eight genes enough to convert mouse stem cells into oocyte-like cells, Retrieved December 16, 2020,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12/ku-oss121420.php
[3] Eight Proteins Turn Mouse Stem Cells into Egglike Cells, Retrieved December 16, 2020, from https://www.the-scientist.com/news-opinion/eight-proteins-turn-mouse-stem-cells-into-egglike-cells-68290
注:本文旨在介紹醫藥健康研究進展,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