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專業打假團隊和平臺(如pubpeer)、利益糾紛個體勇敢站出,科研圈造假事件頻頻被曝光。咱們今天要講的這個事件,可能是新開發出的一種更加無恥的科研搶劫。
事件的主人翁是Twitter使用者Abolfazl Madani,他號稱從事神經科學和機器學習方面的研究和工作。事情從他發Twitter稱自己最近在Nature上發表了一篇新文章開始。
01
“我發Nature子刊了”
為了增加自己推文的可信度,他還配上了原文連結,只是這個連結未連結到NC的期刊官網,而是連結到一個WordPress頁面中(WordPress:是一個部落格的釋出平臺和內容管理系統)。
在題目下方,我們可以看到文章的作者。只是相對於能發表在NC上的同等級別的大型研究,這篇堪稱頗有水平的研究成果,其研究團隊竟是如此的單薄。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是同一個人,我們今天的男主Twitter使用者Abolfazl Madani從順序上看應該是個共同第一作者吧。除二人之外,別無他人。
兩人都顯示為“實驗生物資訊學的主席”,且並未列出其他研究單位。根據男主Madani的領英/LinkedIn介紹,他去年有過5-6份工作,但目前尚未就職於任何一家研究機構,最近的一份工作似乎是在一家金融服務公司。
02
漏洞百出
估計男主Madani對於科研真的是門外漢,仔細研究一下這篇《Nature Communications》論文,很多地方都有點不對勁。標題用的字型不太符合規定,DOI號碼查無此文,論文的致謝和作者貢獻部分出現了很多其他人名,且並沒有一個作者的縮寫是MT或AM。
根據男主提供的pdf內容和發表在NC等資訊,內行人們很快就發現了真跡,真正的作者是Sepideh Sadegh等,來自德國慕尼黑技術大學,真正的標題是“Exploring the SARS-CoV-2 virus-host-drug interactome for drug repurposing”。
Abolfazl Madani發的那個推文,是對這篇論文進行了PS,將第一頁的標題和作者刪掉了,代以新標題和完全不同的作者,每一頁底部的DOI連結也被更改了,但正文部分的所有文字和數字都未做改變。以下是原始論文(左)和PS論文(右)的對比。
03
真身出現
咱們不得不說,這位男主Madani真是堪稱是科研界「人販子」,直接生搶別人的科研結晶。只是,到底是無畏者多無知,PS後仍然漏洞百出。不知道以後哪家公司還敢聘請這樣的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