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日前,中國科協、國家衛建委、應急管理部、市場監管總局共同打造的科學闢謠平臺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公佈的數字出版精品遴選推薦計劃,平臺影響力日益擴大。2019年8月,科學闢謠平臺正式上線。今年4月開始,科學闢謠平臺與國家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每月共同釋出“科學”流言榜單,初步建成國家級闢謠平臺。

創新科普機制 提升平臺影響力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科學闢謠平臺發揮應急科普機制優勢,打通專家、學會、平臺資源,因響應及時,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為什麼有些人瞞報行程?“正常化偏誤”瞭解一下》《炎症風暴:人體免疫系統,是怎樣反噬自身的?》等多篇文章得到主流媒體刊發,單篇作品傳播量過百萬。為方便與公眾雙向溝通,科學闢謠平臺建立問答機制,在多平臺開發問答功能,收集流言線索並及時闢謠、反饋。

今年8月,科學闢謠平臺聯合知乎共同舉辦“科學求真”活動,廣泛調動社會媒體及科普大V,透過科學家、媒體、網友等對科學方法、科學思維的線上線下集中討論,促進全社會形成熱烈、積極、正向的科學討論輿論氛圍,幫助公眾提高識謠、辨謠“體質”。活動已徵集作品近43萬個,累計傳播量超過6.3億次。

內容品質提升傳播累計20億次

今年以來,科學闢謠平臺原創內容有500餘篇在第三方平臺瀏覽量超過10萬+,4個話題瀏覽量過億。同時,平臺不斷拓展短影片領域,相繼開通抖音、快手等全民短影片平臺,並以專輯形式,開展內容的聚合傳播。其中,#張文宏醫生告訴你#專輯,播放量已超過1億次。截至2020年11月底 ,科學闢謠平臺已構建起一個系統完備、科學規範、公眾信賴、執行高效的科學闢謠體系,全網傳播量破20億次,使用者數超440萬。

中國科協各級組織要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建設。接長手臂,紮根基層,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進軍科技創新,組織開展創新爭先行動,促進科技繁榮發展,促進科學普及和推廣,真正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絡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習近平

19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科學家在沙漠放了把火,燒了49年不滅,致上千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