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12月17日凌晨,歷時23天、揹負月球土壤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挖土”歸來,順利降落在了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這標誌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取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中國航天又完成一項壯舉。

此次“嫦娥五號”探月工程圓滿完成,也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五項第一,包括地外天體的取樣與封裝和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等。當然此次任務的重頭戲還是月面土壤採集。

在此次“嫦娥五號”前往月球“挖土”之前,人類最近一次月面土壤採集還是在1976年8月18日,由蘇聯的“月球24號”探測器完成,距今已有44年。近半個世紀以來,月球地質成分有無變化,只能用最新的土壤比對才能研究。

而月面地質資訊,無論是對於人類無人月球探測器的著陸,還是載人登月工程的實施,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另外,更新月球土壤樣本,對於促進人類對月球的最新瞭解,推動全球探月事業的進步大有幫助。

早在“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之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便要求中國向全球科學界分享中國探月工程所獲得的資料,以增進人類對於月球的認知,就如同美國的“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一般。此次“嫦娥五號”攜帶2千克左右的月壤歸來之後,英國媒體路透社記者再次問及中國是否會向美國的NASA分享月球樣品。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表示,月球土壤屬於外空資源,是人類共同的財富,中國將根據《外空條約》展開有關工作。同時中國也願意與各國志同道合的航天科研機構和科學家分享月球樣品和探測資料,推動科學研究。

至於中方會不會向美方分享樣品,比較遺憾的是,此前美國透過相關法案,限制與中國展開航天業務交往,此舉幾乎將中美航天合作之路堵死了。實際上,除了制裁之外,美國還透過其他方式阻礙國際航天領域的合作。

憑藉著技術優勢,美國試圖壟斷太空資源,將太空技術用於軍事目的,建立了排他性的航天開發機制,嚴格限制非美國盟友進入。近期,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優勢通過了外空軍控決議,但是在此之前,美國曾經多次阻攔該軍控條約的透過。

由於其太空探測任務動機不純,據知情人士稱,中國已經明確拒絕了美國提出的與中國空間站合作的申請。到底後續中國會不會向美方分享月壤研究資料,雙方之間能否合作,吳豔華表示完全取決於美國,要看其政策會不會轉變,但中國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贏的航天初心沒有任何改變。

5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自然》全新抑制劑可抑制腫瘤生長,不影響健康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