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的有人吃過月球上的土,只是他並非心甘情願。那麼,月球上土壤的味道有哪些特色?
被月塵糊了一臉的美國宇航員Gene Cernan,他可能是第一個吃月球土的人。圖片來自NASA
撰文 | 陳正(蘇州西交利物浦大學健康與環境系)
昨天,“嫦娥五號”費盡心思挖回來2千克的月壤。
於是中國人第一次有足夠的樣本,來研究月亮上的土是什麼味道,為將來沙縣小吃月球分店做準備。畢竟美國重啟登月計劃的一個原因,就是怕下一次登月會在月亮上吃到沙縣小吃。這當然是玩笑,然而作為泱泱大國的吃貨,怎麼能不琢磨一下月壤是不是像月餅一樣好吃?
把土作為食品可是有源遠流長的歷史。那麼,月亮土和地球土的味道,會有區別嗎?
月球上有厚厚的一層塵土,圖片來自sites.wustl.edu
月亮和地球可謂一母同胞,所以岩石成分非常類似。就化學成分上來說,月亮上的土和地球上新鮮的火山噴發沉積物並沒有太大的不同,大約一半是矽酸鹽,也就是玻璃,剩下的是氧化鋁,氧化鈣鎂鈦,以及鐵和氧化鐵。以至於一些“窮困”的研究者只好使用火山灰來代替昂貴的月壤,來研究它們的化學性質。
但月亮上的土和火山灰肯定不是一個味道,因為它們“炒制”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地球上土壤的“味道”,是有岩石母質,氣候,生物和人類活動等等因素決定。月球上只有岩石,沒有生物和人類活動,但是有更加劇烈的隕石撞擊、太陽風輻射、太陽耀斑和銀河宇宙輻射,以及溫度變化。這些是造成月壤風味的主要原因。
微小隕石撞擊帶來的高溫高壓是月壤形成的主要原因
和地球上的土壤不同,在月球的土壤裡能發現金屬鐵。地球上上豐富的氧氣把所有的金屬鐵都變成了氧化鐵,也就是鐵鏽。鐵鏽嚐起來有點腥味。月球上大氣稀薄,太陽風(主要成分是質子流,質子加上電子能組成氫原子)直接刮到土壤裡,把土壤裡面的氧化鐵還原成金屬鐵。鐵的味道要比氧化鐵寡淡很多,所以我們用金屬鐵來製作鐵鍋和鐵勺。
強烈的放射性環境還給月球土壤帶來一股奇怪的風味-自由基的味道。太陽風和紫外線等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他們會讓土壤帶電,還能形成自由基(一種很活躍的化學基團)。這使得月壤有很強的化學活性,難以長期儲存。
所以目前沒有人知道這些自由基和帶電土壤會在人的舌頭上發生什麼化學反應,引起什麼樣子的味道。
除了化學成分,物理形態對口感也非常重要。月壤是非常蓬鬆的,有點像麵粉,所以宇航員可以輕鬆地在月球上留下腳印。但是它的口感肯定不會像可口的麵粉。它可能會是一種有點扎嘴咯牙的感覺。因為在隕石的撞擊下,月球上古老的岩石首先被擊碎,然後融化,在形成各種形態的顆粒,尤其是獨特的粘合集塊巖。很多顆粒形狀都不規則,有稜有角,互相直接勾連在一起。所以不要期待月壤有巧克力一樣絲滑的口感。
一看就咯牙的月壤顆粒
儘管以上都基於我們對月壤目前的認識所作的猜測,那麼有沒有人真的嘗過月壤的味道呢?
答案是有的。當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時候,宇航員就吃過月球上的土。
當然不是故意的,不管在哪裡,都不要主動品嚐不熟悉的東西。宇航員“吃月壤”是一個意外。當宇航員第一次完成探月工作返回登月艙的時候,發現又輕又粘又咯的月塵經常躲在宇航服外面夾縫裡,無論怎麼努力,都沒有辦法全部除去。宇航服一脫,月塵漂浮在宇航倉裡,宇航員一張嘴,就嚐到了漂浮著的月壤的味道。
據說這個味道有點像“火藥”的味道。現在的火藥味道是來自其中一種含氮的有機物,這在月球上是肯定不存在的。那麼為什麼月壤會有這種奇怪的味道,到現在也還是一個謎。
宇航員Cernan的宇航服上有厚厚一層的月塵,圖片來自NASA
第一次吃月壤的宇航員為此得了一次乾草熱,據推測,長期暴露在月壤可能會得“矽肺”。所以,在用月壤種出來好吃的食物之前,月塵月霾可能是月球移民首先要面對的問題。
美國阿波羅計劃已經從月球上取回來半噸的土壤。當這些月壤回到地球上,科學家並沒有發現他們有什麼奇怪的味道。其中的一個可能的原因,是這些月壤在地月運輸過程中變質了,地球和登月艙上的氧氣,讓月壤變成了和普通火山灰類似的東西。
儘管最開始的儲存辦法也考慮到了需要真空儲存的,但是無孔不入的微小月塵卡住了密封裝置。這使得美國6次的取樣,都沒能帶回來 “新鮮”沒有變質的月壤。據說這次嫦娥做好了非常充分的準備,不知道能不能給我們帶回來原汁原味的月亮土壤。
能親自研究月壤是科學家的夢想和榮耀。其實不僅是月球上的土壤,我們對地球上的土壤也知之甚少。地球上的土壤,不僅為地球上所有的植物的紮根之所,提供了所有動物所需要的食物,也是人類社會的基石。
作為一個土壤環境化學研究者,我們期待有更多的人加入我們,為子孫後代的地球和新人類的月球,貢獻自己的力量。
注:本文經作者授權轉發,作者為蘇州西交利物浦大學健康與環境系副教授,該系近期有本科生實習崗位,新成立的碩士專案,有獎學金資助的博士位置和全職教師崗位開放。有興趣者可發諮詢郵件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