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據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Berkeley Lab)官網近日報道,該實驗室科學家領導的團隊,提出了有關在三維過渡金屬氧化物奈米顆粒的自然“邊緣”進行二維生長的寶貴見解。
背景
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兩位科學家安德烈·蓋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用一種簡單方法,從石墨薄片中剝離出了石墨烯,為此,他們二人也榮獲了201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圖片來源:Tatiana Shepeleva/Shutterstock)
從那時起,這種具有卓越強度以及電氣特性的原子級薄度材料,啟發全世界科學家去設計新型二維材料,並使之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從可再生能源和催化劑到微電子器件。
用石墨烯製作的柔性超級電容(圖片來源:曼徹斯特大學)
用二硫化鉬製成的超薄柔性微處理器(圖片來源:Stefan Wachter/維也納技術大學)
像石墨烯這樣的材料中,二維結構是自然形成的。然而,某些科學家試圖通過稱為“過渡金屬氧化物”的半導體來製造二維材料。這種化合物由氧原子繫結過渡金屬例如鈷組成。但是,雖然科學家們很早就知道如何製造過渡金屬氧化物的奈米顆粒,但是卻沒人找到一種可控的方法,用這些三維奈米顆粒生長奈米片,而這種奈米片就是隻有幾個原子厚度的超薄二維材料。
創新
近日,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Berkeley Lab)的科學家領導的團隊,提出了有關在三維過渡金屬氧化物奈米顆粒的自然“邊緣”進行二維生長的寶貴見解。他們的發現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中得到報道。
技術
這篇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Haimei Zheng 及其團隊,採用伯克利實驗室分子鑄造廠中的液相透射電子顯微鏡(TEM)進行實驗室,直接觀察到氧化鈷奈米顆粒在溶液中的動態生長,以及它們隨後轉化為平面的二維奈米片。
伯克利實驗室材料科學部門的資深科學家、這項研究的領導者 Zheng 表示:“這種三維到二維的轉變,很像在平底鍋裡煎蛋時蛋清擴散的狀況。”
Zheng 解釋道,在之前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假設只有兩個主要因素:來自奈米顆粒體積的體積能和奈米顆粒的表面能,會驅動奈米顆粒生長成三維形狀。
但是共同通訊作者 Lin-Wang Wang 領導的計算,揭示了之前被忽略的另一種能量“邊緣能”。在一個小方面狀的矩形奈米顆粒,例如過渡金屬氧化物奈米顆粒中,小方面的邊緣也在為奈米顆粒的生長與成形貢獻能量(在這個案例中是正能量)。但是,為了過渡金屬氧化物生長成二維奈米片,表面能必須為負。
Wang 表示:“這兩個能量(一個正,一個負)之間的平衡,決定了形狀的變化。”他解釋道,對於較小的奈米顆粒來說,正邊緣能獲勝,從而產生緊湊的三維形狀。但是,當氧化鈷奈米顆粒長到更大時,它們最終會達到一個臨界點,使得負能量獲勝,從而生成二維奈米片。伯克利實驗室材料科學部門的資深科學家 Wang 在伯克利實驗室國家能源研究科學計算中心(NERSC)的超級計算機上為這項研究進行了計算。
Zheng 補充道,揭開這些生長途徑,包括三維到二維的轉變,為採用具有不規則原子結構的成分,簡化設計這些奇異的新材料提供了新機遇。這些成分,例如過渡金屬氧化物,比石墨烯更難合成多層二維器件。
下圖所示:從溶液生長三維奈米顆粒,以及三維奈米顆粒轉化為二維奈米片的圖解。
價值
Zheng 及其團隊總結道,用傳統電子顯微鏡無法完成這項研究。研究人員採用分子鑄造廠的液相 TEM,就可以將液體樣本封裝在特殊設計的液體池中,研究原子級薄度的材料在溶液中的生長情況。這個池防止了樣本在電子顯微鏡的高真空中坍塌。
論文第一作者、中國大連理工大學的 Juan Yang(這項研究期間在伯克利實驗室作為訪問博士研究員)表示:“如果沒有這種原位觀察,我們將無法了解這樣的生長途徑。這一發現將改變我們未來對於具備表面增強催化效能的材料的設計,以及未來的感測應用。”
未來
下一步,研究人員們將專注採用液體池 TEM 生長更復雜的二維材料,例如異質結構,這種結構就像不同特性的分層材料組成的三明治。
Zheng 於2009年率先在伯克利實驗室採用了液體池 TEM。他說:“就像一名受到一棵古老巨型紅木生長方式啟發的建築師,材料科學家也受到了啟發,以設計更復雜的能量儲存結構。但是,它們為什麼會那樣生長?我們在伯克利實驗室的強項就是,可以在原子水平研究它們,並實時觀察它們的生長,並搞清楚有利於設計更好的材料的機制。”
關鍵字
二維材料、石墨烯、顯微鏡
參考資料
【1】Juan Yang et al. Formation of two-dimensional transition metal oxide nanosheets with nanoparticles as intermediates, Nature Materials (2019). DOI: 10.1038/s41563-019-0415-3
【2】https://newscenter.lbl.gov/2019/10/24/how-a-2d-material-got-its-sha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