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撰文 | 王聰

2015年,馬特·達蒙主演的科幻電影《火星救援》上映,電影中意外滯留火星的馬特·達蒙靠種土豆撐到了地面救援。

實際上,2016年美國宇航局(NASA)曾模擬火星環境,在繞地衛星中成功培育土豆,這意味著將來人類移民火星,土豆或許是首先被種植的作物。

近日,SpaceX星艦首次高空試飛,雖然在最後時刻炸了,但全世界網友共同見證了埃隆·馬斯克的又一次冒險,他也距離自己定下的移民火星的夢想更近了一步。

在人類歷史上,人們總是傾向於尋找適合種植莊稼、放牧牛羊、建造庇護所的地方定居。

但是當人類進行太空探索的時候,在空間站等極端封閉的環境中或火星等外星基地,人類面臨的困難顯然遠超在地球上所面臨的困難。

在空間站等極端封閉的環境中或火星等外星基地,糧食作物種植廢物管理至關重要。但是,人類目前仍然缺少實現這一目標的技術。這兩個問題不解決,人類太空移民的夢想就難以實現。

近日,東京理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在 New Journal of Chemistry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雜誌發表了題為:Formation of ammonium ions by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of urea with a boron-doped diamond electrode 的研究論文。

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簡單有效而又廉價的方法,可以將尿液製造成液態肥料(氨),既解決了種植糧食作物所需的肥料,又解決了廢物的處理問題為解決人類在太空中或外星基地的封閉環境中的長期生存,指出了一個有希望的道路

該研究團隊也一直在研究用尿素(尿液中的主要成分)製造成液態肥料的可能性。如果能在常溫常壓條件下,用簡單的通用裝置從尿液能人類廢物中製造出氨水等氮肥,這既能解決人類在封閉環境中的肥料來源,又能同時解決封閉環境中人類廢物的處理問題。

為了實現這一設想,研究團隊開發了一個“簡單”的裝置:一部分是透過一個“反應”池,帶有“摻硼金剛石”(BDD)電極和由二氧化鈦製成的“光催化劑”材料;另一部分是帶有簡單鉑電極的“反向”池。

透過這種“電化學”工藝,當電流透過反應池時,尿素被氧化,形成銨離子,從而成功從尿液中提取銨離子

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在消耗相同的尿素時,有光催化劑存在時,產生氮基離子的時間和分佈均發生變化,而此時亞硝酸根和硝酸根離子的濃度沒有升高,這表明光催化劑的存在促進了銨離子的形成。

研究團隊認為,這種方法為在封閉空間中液態肥料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這對於人類在空間站和外星基地中的長期生存非常有用

移民火星並長期居住在火星,對於現在人類而言,仍然難以實現,在人類真正到達火星之前,必須先確保能在那裡長期生存,但這項研究無意表明,這或許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39/D0NJ03347B

21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一級文明巔峰有多可怕?科學家的答案,跟你想的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