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大家都知道,前幾天嫦娥五號將月球上的土壤帶回了地球,有人就問了個這樣的問題,說嫦娥五號將月球土壤帶回地球到底有什麼有?是月球的土壤有什麼特殊的稀有物質嗎?

實話實說,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球土壤對於現在來講是沒有什麼用處的,第一就是這個土壤並不是什麼稀有物質,第二就是根本沒有什麼可以用於科研的。

但是,這個事情真的就沒有必要去做嗎?

並不是哈!對於現在來講是沒有用,因為這個有用是在未來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將月球土壤帶回地球這件事對於現在而言就是一個象徵意義,它對當下的研究並沒有作用,不能給地球科研研究月球起到什麼幫助,最多就分析分析月球土壤的成分。

但是這個過程是非常有用的,比如說這個挖掘土壤這個技術,以及返回器返回的資料測量等等,這些都是有用的。

特別是這個樣本採集器返回時的“打水漂”技術,就是主要的一個技術觀察點。

先來說說這個“打水漂”技術,為什麼稱返回器的返回方式是“打水漂”呢?因為返回器在進入大氣層之後,先是蹦噠了一下,然後再重新回到軌道上繼續返回的。

為什麼要蹦噠一下?

這是因為從飛行速度上而言,航天器是往地球向外跑,必須經歷加速三連跳,需要一層一層推進速度,最終達到16.7千米每秒的速度。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因為只有達到這個速度才能離開太陽系,而第一層的推進速度只達到了7.9千米每秒,這就意味著如果只進行一跳,那麼速度會根不上!

那麼有人要問了,不能直接第一跳就實現16.7千米每秒的速度嗎?

不行,第一空氣阻力很大,且消耗的能力也非常大,如果用力過猛,可能會直接造成材料跟不上,所以只能一層層進行推進。

大家可以這樣理解,就像在開車的時候,如果你踩油門用力過猛,發動機功率跟不上會造成什麼情況,大家可以腦補一下。

所以在返回器返回的時候,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並且航天器的制動能力在地球引力上是存在缺陷的。

強大的地球引力會直接讓嫦娥五號軌道直接達到第二宇宙的速度,那麼必然會造成返回器和宇宙阻力之間發生摩擦後產生返回器難以承受的熱量,返回器便會出現負荷,材料也受不了。

這個也非常好理解,就像你的車最大馬力只能承受300馬力,但你非要逼它強行上1000馬力,你的車會變成什麼樣?可以腦補一下。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為了解決這個突如其來的加速,那麼就必須想辦法延緩這種難以承受的速度,這個時候唯一的辦法就是剎車啊!

但返回器不是汽車在路面可以直接制動,返回器想要減速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打水漂。

打水漂的原理其實也非常簡單,相信玩過打水漂游戲的朋友都知道。瓦片在打水漂的過程中是透過足夠大的浮力和衝擊速度讓它脫離水面,在這個衝擊力和浮力相碰撞的時候便會有阻力,進而讓瓦片可以在第二個接觸點的過程中減緩速度,來回幾次,縮減速度讓瓦片最終落入水中。

這個原理非常簡單,但是嫦娥五號的返回器要這樣操作,那就非常難了。因為空氣中的密度各處都是不同的,所以要衝入大氣的角度和姿態都非常難控制,每一次衝入大氣都必須保證返回器的忍耐極限,從而每一次打水漂都需要經過精密的計算,保證返回器打水漂後下落的位置。

所以,我們看嫦娥五號帶回月球土壤好像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可是這裡面的每一步都可謂是“步步驚心”,這是無數航天人日以繼夜工作的成果。

這才說,雖然帶回的月球土壤沒有用,但這個過程是非常有用的,它可以幫助中國航天人們抓取到資料,獲取更好的技術發展。

這就像馬斯克的飛船發射爆炸之後,馬斯克說祝賀星際飛船取得成功一樣,因為壓根馬斯克就沒有想這一次試飛可以成功,這一次試飛完全就是為了採集資料而進行的,只要獲得了足夠多的資料那麼便離成功更近了!

嫦娥五號所做的一切也是一樣,透過採集土壤來獲得資料,這也是為此後的載人做準備,獲得更多資料以判斷載人是否安全,如果我們進行了很多次挖掘土壤的計劃,並且返回過程中足夠安全,這也就意味著我們的載人返回技術又向前邁進一步了。再向前也就是登上月球,甚至登上火星,再來就是建立火星第二家園,說不定我們比馬斯克更快實現火星移民,這也是說不定的。

這些年來中國的科技還是發展很快的,將來中國還需要更多的科學家。

所以我們小學就開了科學課,學習科學最重要的是興趣,保持對世界的好奇。

科學是推動世界進步的卡車,現在世界各國都對科學教育非常重視,我們國家也一樣。

從這些年國家對於科學教育的重視也可以看出來,曾幾何時,我們的小學課程中只有自然課,沒有科學課,但後來三年級開始有了科學課。

前面給孩子開家長會,班上的科學老師就說了這樣一番話::科學會成為和語數外一樣,影響孩子小考、中考、高考的主要科目,並且不是未來,而是現在。學校從下學期開始新入學的孩子要從一年級開始設科學課。以前科學課每週只有兩三節,而現在,科學這門課程的佔比會和語數英一樣,所以希望家長們重視起來,不要認為科學課不重要,因為小學的課程是否學得好,會直接影響初高中的理科各科成績!

國家在努力,家長們也要跟上國家的腳步,對孩子的科學學習引起重視。

在這裡不二給大家推薦這套由清華大學物理系副教授季帥華審校的科學興趣培養書《萬物有科學》,這是一套可以幫助孩子愛上科學的書。

這套書一共八本,講科學主題中的物理、化學、地理、天文、人體……一共11個科學主題。

涉及800多個孩子學習中需要掌握的科學知識點——。

整套書參照教育部頒佈的《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編寫,內容更是覆蓋了初中物理、化學。。。80%以上的內容——

孩子從小學到畢業,一直都可以使用這套書。

每冊書由易到難,其實學齡前的孩子在家長的指導下也可以閱讀,而小學階段的孩子則可以獨立閱讀。

全書的最大特色,就是把科學融入到故事當中,以激發孩子對科學的興趣為主。

還有很多有趣的知識,比如孩子的性別是媽媽決定的,還是爸爸決定的。

古人也有大智慧,講完之後,書裡還會介紹背後的科學原理。

讀了這套書的孩子在升入初中前,就能打下不錯的物理、化學以及生物的知識,幫助他們在這些課程的學習上更得心應手,從而把多餘的精力投入到其它更需要時間的課程上。

現在我們將這套書帶給各位讀者,這套書適合6-12歲的小朋友閱讀,原價260元,現在團購價只需要158元,一共八本。

18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盤點科學家發現7個宇宙最奇怪的黑洞,其中一個還會“亮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