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一談到大國月亮上挖土並帶回,就有網友嗤之以鼻:
1969年美國就登月了,只要美國想,隨時可以重返月球!
是真的嗎?事實是,從克林頓開始,喊了20多年重返月球的口號(特朗普也喊了最少兩次),卻沒影子!美國重返月球真的很難!
沒錯,1969年的阿波羅11號開始,一直到1972年的阿波羅17號,除掉阿波羅13號氧氣箱爆炸沒成功,美國已經6次載人登月,那是冷戰時期美國高科技方面碾壓蘇聯的高光時刻!
所以,每次美國總統想振作美國軍方,以及科技界,民眾士氣的時候,總提出重返月球的口號(特朗普也多次喊出重返月球)!
然而真正要實施的時候,遇到諸多困難:
首先,六十年代的阿波羅登月的器件,雖然當時登月了,但放到現在,你還會用嗎?比如當時的電腦記憶體只有8K,現在的家用電腦都是幾個G,不可同日而語,如果你不用當時簡陋的電腦,那就要重新搞一套出來!所有的程式也要重新編寫;
很多其他裝置也是一樣,太老了,要重新開發一套。不是說美國沒有登月技術,而是要適應現在的裝置磨合,需要重新開發一整套系統。
比如推力高達3408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可達118噸的土星五號火箭,阿波羅登月計劃和後來的1973年天空實驗室結束之後,就封存了起來,後來又傳出圖紙丟失;
即使圖紙沒有丟失,如此龐大的火箭系統,你能照葫蘆畫瓢,照做一套嗎?那些當年的零配件配套廠家大多已經消失,熟悉製造工藝的工人早已經作古;
更有甚者,現在美國製造業嚴重空洞化,要重新聚集阿波羅計劃那樣多的人才,製造工人,很難!
網友肯定會說,馬斯克的重型火箭獵鷹9已經飛過多次,更重的星艦已經試驗,取代土星五號登月還不行嗎?馬斯克還說2025年要登火星呢,登月還不是小菜一碟?
馬斯克很有進取精神,比我國網際網路大佬只知道搶菜籃子確實不同,但載人登月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更是個耗資巨大的工程!
阿波羅計劃耗資255億美元,相當於現在超過5000億美元,當年美國為了和蘇聯爭霸,舉全國之力去拼!全國民眾都支援,現在呢?馬斯克即使是世界富豪,他也擔不起如此巨大費用!
國債超過27萬億的美國聯邦政府更無暇顧及,美國民眾更關心的是怎麼躲避新冠肺炎疫情,還管什麼登月?
對於美國特朗普政府來說,為了維持全球霸權,對於近期內沒有利益收穫的專案都不會給錢實施,航空與航天局NASA的費用一減再減,連曾經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都因為沒有費用支援,坍塌了!
特朗普說重返月球,還煞有其事的簽署了制定月球開發規則的《阿爾忒彌斯條約》,都只是喊喊口號而已,錢從哪裡來?
不僅製造新火箭,飛船的錢沒有,裝置也沒有(錢沒有自然沒裝置),人才也沒有!美國航天部門早就是中老年人扎堆的地方了,和我國平均年齡33歲形成鮮明對比!
原因很奇葩,自從2000以來,美國的經濟繁榮和對科研費用的縮減,讓美國名校理工科畢業的學生,大多轉行幹金融去了!造成了目前的人才斷層。
還有一點潛在的原因,大家可能沒注意:那就是登月的現實利益,美國拿不到(還有軍事利益,需要鉅額投入才行)。
近些年來全球之所以熱衷月球探索,主要盯的是現實利益:開發月球上的氦三!連印度都加入探索月球的行列。
印度的探月飛船以及月球車,可惜最後階段失去聯絡
氦三是最好的核聚變材料,月球上的氦三有上百萬噸之多!而100噸氦三搞核聚變發電,就能滿足全球電力供應!算下來,可以滿足全球10000年的電力供應,價值巨大不言而喻;
美國之所以登月動力不足,除了沒錢,沒裝置,沒人才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美國的核聚變技術並沒有太大的突破,原先寄予厚望的鐳射核聚變失敗,又回到原先的技術路線上,而目前領先的是我國!
所以美國乾著急啊,除了打壓之外,真沒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