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應該成為工具。
何為“超個體生物”?先得知道什麼是“個體生物”:每個生物個體都有一套健全的生理機能,自己能吃、能跑,有生殖能力;人、豬、狗、魚、鳥等等絕大部分物種都是個體生物。
一句話,個體生物就是一套獨立完整的系統。而超個體生物就是不完整的,它們每個個體只有部分生理機能,必須組合成一個群體才能正常生存繁衍,而這個群體就可以被當成一隻生物來看:超個體生物。
蜜蜂和螞蟻就是這樣的超個體生物。
工蟻是沒有生殖能力沒有性別,只是幹活的;蟻后有生殖能力,但無法行走,也不能單獨進食,必須靠工蟻餵養;雄蟻除了和蟻后幹那事兒,不幹別的事兒。只有三者相結合,螞蟻才算是一個完整的生物個體。
順便說一句,我們平時在野外看到的那些螞蟻,清一色都是沒有性別的工蟻。
切葉蟻是一種進入農耕文明的超個體生物。
螞蟻中的切葉蟻,正如靈長類中的人類,已經進入了農耕文明,也就說,切葉蟻可以靠種植“農作物”而生活,不必如其他螞蟻那樣野蠻地遊牧。
顧名思義,切葉蟻喜歡把樹葉切割成一片片,舉著走回巢穴。“切葉蟻”只是一個大門類的統稱,正如“貓”這個稱呼包含著許多種貓一樣,但切葉蟻的生活都是大同小異的。
好,接下來我們看看切葉蟻是如何精耕細作的。
首先登場的是巨型工蟻,它們是切葉蟻裡的大力士,頭頂著大鉗子,專門從事最原始最笨重的體力活:爬到樹葉上,用大鉗子切割樹葉,舉過頭頂扛回家,然後繼續返回切葉子,週而復始。
這是流水線的第一道工序:巨型工蟻比最小的工蟻要大幾十倍,相當於我們人類面前站著一個身高20米的巨人。
第二道工序:大型工蟻把巨型工蟻搬回來的葉子分割為1毫米左右寬的小葉片,不停地重複。
第三道工序:中型工蟻負責將小葉片咬碎,把葉片揉成小團,並且把糞便摻和到這個小球裡,讓小球富含營養。可以理解為:中型工蟻的工作就是不斷拉屎到小葉片裡。
第四道工序:小型工蟻將包裹大便的小綠球搬運到蘑菇地裡,給蘑菇施肥。是的,切葉蟻真正的食物終於登場,就是蘑菇這類真菌。
第五道工序:微型工蟻將真菌的菌絲扯下來,種植到旁邊的空地上,就像我們播種糧食一樣,擴大種植面積提高產量。
第六道工序:最小的工蟻把真菌切成非常小的塊然後餵養幼蟻和蟻后。
蟻后身形巨大動彈不了,進食和個人衛生全靠工蟻;每天和十幾只雄蟻“幹那苟且之事”,然後不停地產卵,每天能產下28800個。
OK,這就是切葉蟻8個家庭成員單位的分工和生活,它們全部在一起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生物個體,它們單靠自己個體是無法生存的。
切葉蟻的“智慧”不僅於此,它們還可以根據外界情況時刻調整種植真菌的策略,如果巨型工蟻採集回來的樹葉有問題,比如有毒素,那麼大型工蟻就會拒絕切割毒樹葉,自動終止流水線,直到巨型工蟻找到健康的樹葉。
切葉蟻搬家的時候,會把真菌及其地下的土壤一起搬走,類似於咱們搬家把房子和周圍的小區一起抗走一樣,也就說,切葉蟻不僅僅是搬家而是搬走整個生態系統,這樣它們可以隨時投入生產流水線。
螞蟻靠“資訊素”傳遞資訊,眼睛基本上廢了,全靠頭頂的兩個觸角傳遞資訊素。資訊素可以告訴夥伴危險來臨,比如食蟻獸來襲;資訊素也是螞蟻識別種群的必備方式,每一窩螞蟻都有自己的味道,氣味不同的螞蟻絕對不可能生活在同一屋簷下。
也就說,如果一隻螞蟻被人為地從北京帶到上海,然後放到野外,它活不了,它會一直試圖尋找巢穴,最後在焦慮和彷徨中死去。但如果蒼蠅被人為地從北京帶到上海,它只要有食物,照樣活蹦亂跳。
這就是個體生物和超級個體生物的區別。超級個體生物如果離開了群體,就像一個單獨的器官,根本無法存活;但它們組成一個整體竟然可以發展出超越其他物種的農耕文明。
不是說切葉蟻多麼的聰明,它們單獨的個體哪兒有什麼智慧,只是漫長進化的結果罷了,一切都刻在切葉蟻的基因裡。
智慧的首要特徵是可預見和判斷,比如根據數學計算而得到某個結果,再用這個結果來作用於生活,這是可控制的,命運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在基因手中。
切葉蟻不值得羨慕。每個切葉蟻個體已經淪為了集體意志的工具,日復一日重複著單調的工作,它們就是大機器上的螺絲釘。而我們雖然是個體生物,但卻有淪陷為超級個體生物的危險。
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在某種程度上正符合我們當今的世界,人被分為三六九等,各司其職,日夜勞作。雖然我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和豐富,但作為個體的我們卻陷入了離群的螞蟻那般的焦慮和彷徨中。
孔子在兩千年多年前就說過:“君子不器。”一個身心健康的人不應該成為某個器物、某種工具,而是身心全面發展的自由人,用馬克思導師的話來說就是:自由人的自由聯合。
咱們既要通力合作,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但重要的是,不能淪為超個體生物,成為毫無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的工具。
生產流水線何止在工廠?階層固化值得警惕。
參考書目:愛德華·威爾遜《螞蟻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