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科技前沿嫦娥五號“挖土”歸來!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隨著嫦娥五號返回器圓滿完成月球“挖土”,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回家。歷經23天,嫦娥五號闖過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著陸、自動取樣、月面起飛、月軌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多個難關,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完成了這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也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取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文章連結:http://www.cas.cn/kj/202012/t20201217_4771068.shtml科學家利用人類幹細胞重建完整胸腺

胸腺作為一個免疫器官,在免疫系統中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的T淋巴細胞成熟於此。如果胸腺無法正常工作或無法在子宮內胎兒發育期間形成,則可能導致疾病。不過,近日英國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和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利用人類幹細胞和生物工程支架,重建了胸腺,人工胸腺將來有望用於治療患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文章連結:http://www.cas.cn/kj/202012/t20201216_4770956.shtml太陽系中發現新的星際高速公路

如果你要在宇宙中航行,就一定要考慮引力。宇宙空間並不是一張平滑的紙,它有褶皺,還藏著“加速器”和“捷徑”。此前,美國航空航天局曾設計出一條在太陽系行星之間飛行的路線圖,按照這條看起來蜿蜒曲折的路線旅行,可以大幅減少所需能源。那麼,怎樣可以減少時間呢?這就需要藉助一條條高速通道。據《科學進展》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條貫穿太陽系的新的“星際高速公路”,它可以在未來加快航天器從地球到太陽系遙遠部分的旅行時間,並監測和了解可能與地球碰撞的近地物體。文章連結:http://www.cas.cn/kj/202012/t20201216_4770954.shtml新技術能區分動物與人類血液

透過檢測血液中的DNA,已經可以實現一些以往不敢想象的事情。比如,檢測血液中的ctDNA,能夠實現對多種常見癌症的早期篩查。但血液DNA檢測並不像大家想象得那麼容易,尤其是在某些複雜的場景。近日,美國科學家團隊首次將傅立葉變換衰減全反射紅外光譜法(ATR FT-IR)與統計分析相結合,建立了一種全新模型,進而報告了一種能從11種動物血液中區分人類血液的非破壞性技術。這項技術可用於快速確定犯罪現場發現的血跡是否來自人類。文章連結:http://www.cas.cn/kj/202012/t20201214_4770627.shtml新材料可將太陽能儲存數月甚至數年

如果人類想在利用可再生能源方面做得更好,科學家們就必須在尋找有效的能量儲存方式上更加努力。據《材料化學》雜誌報道,英國科學家已經確定了一種可將太陽能儲存數月乃至數年的特殊材料——金屬有機框架(MOF)材料。研究人員稱,儘管該材料仍需做一些改進才能使其在商業上可行,但最終可用於為汽車擋風玻璃除冰,或為家庭和辦公室提供額外的熱量。文章連結:http://www.xinhuanet.com/science/2020-12/18/c_139599022.htm科學新知火星地殼或分三層

兩年前,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希望從那些遙遠的地震和土壤洩露的深層熱量中收集火星內部結構的線索。近日,“洞察號”探測器傳來火星內部“情報”:火星的地殼可能由三層組成。這是科學家首次直接探測地球以外的行星內部,將有助於研究人員揭開火星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形成和演化的。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洞察號”將繼續探測火星更深的地下,這將最終揭示關於火星地核和地幔的更多資訊。文章連結:http://www.cas.cn/kj/202012/t20201217_4771072.shtml科學家或觀察到迄今最古老伽馬射線暴

伽馬射線暴是迄今宇宙中發生的最劇烈的爆炸,是天文學中懸而未決的問題之一,數十年來科學家一直致力於弄清這種爆發的本質。近日,由北京大學領銜的國際科研團隊探測到134億光年外星系GN-z11的光譜,證實了該星系為人類迄今發現最遙遠天體。團隊同時還捕捉到來自該星系持續數分鐘的爆發訊號,疑似與星系中一個伽馬射線暴有關。已知最遙遠的伽馬射線爆發發生在宇宙大爆炸後5億年左右,如果他們的研究獲得證實,這一發生於宇宙大爆炸後4億年左右的事件,將是已知最古老的伽馬射線暴。文章連結:http://www.cas.cn/kj/202012/t20201216_4770953.shtml陸地動物或每2700萬年大規模滅絕一次

近日,發表於《歷史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最新分析顯示,包括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和鳥類在內的陸棲動物,每2700萬年就會發生一次大規模滅絕事件。然後,休養生息,從頭再來。那些曾經興盛的族群,瞬間衰敗;那曾經宜居的地域,也在一段時間內成為廢墟。不過,儘管有這樣的週期,人類還是不能坐視如今物種的加速滅絕。對物種的保護,是人類能夠而且應當做到的事情。畢竟,大多數的物種,可能等不到那個2700萬年一次的大滅絕,就消失在人類文明程序中了。文章連結:http://www.cas.cn/kj/202012/t20201215_4770791.shtml馴化不是人類特有行為 珊瑚礁魚也能“馴養”糠蝦

馴養其他物種是一種複雜行為,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人類特有的行為,自然界中很難觀察到人類以外的物種馴養動物的例子。近日,一個由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和迪金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團隊發現,在中美洲貝里斯海域生活的一種珊瑚礁魚能馴養浮游糠蝦為其食物海藻施肥。這一發現或為進一步揭示野生動物最初如何被人類馴化提供線索。文章連結:http://www.cas.cn/kj/202012/t20201216_4770966.shtml如今高寒的青藏高原4700萬年前竟擁有亞熱帶森林

我國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47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曾擁有亞熱帶森林植被。結合化石與模型,古生物學家們重建了4700萬年前的古氣候和古海拔,結果證明,當時青藏高原中部海拔僅有1500米,在東西走向的中央谷地有溫暖溼潤的季風氣候,年均溫19攝氏度。那裡森林茂密、水草豐美,堪稱遠古時期的“香格里拉”。文章連結:https://tech.china.com/article/20201208/20201208669167.html

19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人類目前能製造出的最黑材料能有多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