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水中檢測出了微塑膠
微塑膠幾乎無處不在。它們是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膠碎片和顆粒,通常是由於我們使用的塑膠製品,在自然環境中,由於太陽光照、風吹腐蝕,不斷被磨損、脫落、分解,從而形成了微小的塑膠碎片和顆粒。
2017年,科學家們首次在自來水中檢測出了微塑膠 (Eerkes-Medrano 2019)。隨後的2018年,不斷地有更多的科學家,在世界各地不同地區的自來水中,檢測到了微塑膠 (Kosuth 2018)。美國學者的統計資料表明,每升自來水中就有約4.23個微塑膠(Cox 2019)。
網友們可能會問了:微塑膠怎麼是進入我們的自來水的呢?自來水廠在淨化水時,怎麼沒有把它們去除掉呢?
自來水中為什麼會有微塑膠?微塑膠廣泛存在於地表水(河流、湖泊和水庫)、靠近城市或人口密集地區地區以及偏遠地區的水體中。這些水源都是自來水的取水水源,微塑膠因而可以從這些水源進入自來水的供應系統。
我們可以用兩張圖總結微塑膠進入自來水的可能途徑以及微塑膠的傳播載體。
由圖2我們看到微塑膠是如何進入自然水體。微塑膠可以透過城市雨水、化工廠洩漏、廢棄塑膠製品的環境降解而浸出、含有微塑膠的汙水廠出水以及下雨導致的空氣中微塑膠的降落等等方式進入自然水體,最後透過自來水水廠的取水而進入我們的自來水。
為什麼自來水淨化過程沒有去掉微塑膠?我們的自來水水廠一般有4到5個處理工序,依次是格柵分離、混凝、沉澱、過濾、消毒。這些工藝已經發展了100多年,它們最初的設計並不是為了去掉水中的微塑膠,而是水中的自然有機物和懸浮顆粒。
微塑膠由於顆粒較小,在水處理過程中,難以格柵分離出來或者沉澱下來。過濾一般是可以去掉水中的大部分微塑膠,但不能去掉全部微塑膠。因為有些微塑膠是在太小,甚至小到微米級別,比頭髮絲還細幾百倍,無法過濾掉。而消毒時,消毒劑可能會和微塑膠發生化學反應,但是無法徹底將它們降解。
科學家們發現,自來水經過處理之後,70%到80%的微塑膠被去除掉了。而且,大部分較大的50到100微米微塑膠全部被去除掉,而留在自來水中的微塑膠大多非常小,一般大小在1到10微米 (Pivokonsky 2018)。
總的來說就是,在自來水處理過程中,大部分的微塑膠是會被去除掉,但是有一部分因為太小,而無法被截留,從而留在了自來水中。但是,自來水處理過程中,微塑膠的大小和形狀,可能因此發生改變。
參考文獻
Eerkes-Medrano. 2019. Curr Opin Environ Sci Health 7, 69-75.
Kosuth. 2018. Plos One 13, e0194970.
Cox. 2019. Environ. Sci. Technol. 53, 7068-7074.
Pivokonsky. 2018. Sci. Total Environ. 643, 1644-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