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科學的每一項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膽的幻想為出發點的。 ——杜威
在二戰之後獲得了不少戰爭紅利的美國強勢崛起成為了一方霸主,而蘇聯作為當時佔地面積最大的聯合體國家,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也不甘示弱很快追上了美國,雙方都想要爭奪世界第一強國的頭銜。
蘇美軍備競賽但由於剛剛經歷過一場世界大戰,誰也不想再次挑起爭端,因此兩國陷入了"冷戰",也由此開啟了我們都非常熟悉的蘇美軍備競賽。兩國透過比拼軍事裝備的質量以及數量,甚至一些對於未知領域的探索來彰顯自身的實力,想要以此手段來確立自己世界霸主的頭銜。
雖然雙方的舉動看似有一些"自私",但是卻為世界帶來了難以想象的推進與發展,"上天入地"許多以前無法實現的幻想都在"冷戰"時期的軍備競賽中得以實現。而當時的蘇聯更是曾做出過一個轟動世界的舉動,想要把地球挖穿,但最終挖到12262米之後卻寸步難行,這是為什麼呢?
科拉鑽孔專案開啟探索地球內部與探索太空相同,都是史無前例的大膽舉措,但也正因此才可以更好的彰顯出自己強悍的國家實力,蘇聯的這一決定得到了國家內部的一致認可,非常認真嚴謹的開啟了這項研究。
最終在科拉半島這個地勢較低,而土質也適合鑽孔開探的地方進行,為了確保這一工程的順利執行,蘇聯在此投入了難以想象的人力物力,當時前往現場參與研究工作的科學家,一個月的薪資就相當於他們任職大學教授的年薪,可見蘇聯對於這個專案勢在必得的決心。
在前期科拉鑽孔的專案進行得十分順利,期間最大的工作也只是更換一下出現損壞的鑽頭,在經歷了十幾年的鑽探工作後,科拉超深井成功來到了12000米的深度,可最後的262米卻花費了1983年到1993年整整十年的時間,而後更是決定了停止對於這一專案的研究,令人不禁對於其中的緣由感到好奇。
軍備競賽落幕,科拉鑽孔專案終止通過當時參與過專案的人員口述得知,原來停止專案的最終原因是經費不足,這樣一個龐大的研究專案所需要付出的財力物力是難以想象的天文數字,而在展開專案的幾十年期間,卻未能帶回來一絲收益,最終在蘇聯解體之後這一專案也只能不了了之,以停止研究的結局收場。
這樣"無底洞"專案不但沒有給蘇聯帶來收益,讓它贏得世界霸主的地位,反而因為長期消耗著大量的物資,拖垮了原本蒸蒸日上的蘇聯,最終蘇聯沒有敗給美國,卻敗給了自己,以解體的形勢結束了長達數十年的冷戰。
對於這樣一個探索地球內部的專案,美國在一開始也有蠢蠢欲動,開啟專案的想法,但迫於所需要的資金太過於龐大,且當時的美國也把經濟重心放在其他專案的發展之上,最終沒有開展這一專案,沒想到蘇聯最終卻成為了美國的方面教材。
小結雖然在大多數人看來,蘇聯的這一次科拉鑽孔專案毫無意義,沒有取得任何的效益,但對於科學而言,一切的未知都值得探索,把一切的未知慢慢變為已知就是科學的意義。或許在未來,科拉鑽孔專案有機會重新得以開展,在科學家們的努力下,完成它身上所揹負歷史意義與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