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習近平向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致賀信4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參與21點陣圖靈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菲爾茲獎得主參與一百餘位優秀青年科學家、中國兩院院士參與

她叫談方琳,參與大會的時候,就讀於華師大二附中。這個15歲的小姑娘,是如何拿到號稱“集結這個星球的最強頭腦賦能人類”大會門票的呢?她到底有什麼樣的背景?

不凡少年的科研之路

談方琳2004年出生書香世家,父母是華東師範大學的教授,發現了女兒在數學方面很感興趣的時候,就開始有意的引導其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初一開始,在這個教授的指導下,談方琳開始了關於《菲波那契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的研究。在我們的認知裡,這個小姑娘就是實打實的天才,但天才背後的努力,並非想象的那麼簡單。這個科研專案,她一做就是三年才有了成果,且在這段時間裡,她的課業也沒有落下!

談方琳最終建立了斐波拉契數列和貝詛數的聯絡,這一成果將加拿大數學家蘭金教授在2013年《美國數學月刊》上的粗糙估計式,進行了改進。

因而,她也榮獲

“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一等獎、專項獎一項

“第33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主席獎(初中生唯一獎)、一等獎

格格不入,卻又萬眾矚目

作為年齡最小的參與者,她顯得格格不入,卻又萬眾矚目。受邀參加這次大會,談方琳是本著“見世面”的原則來的,在圓桌論壇環節,談方琳所在小組的頂尖科學家是光遺傳學的創始人、2019年沃倫阿爾珀特獎獲得者吉羅·麥森伯克。

交流過程中,談方琳用非常流利的英語和這位頂尖教授請教。參加這個大會的時候,也正是她新課題停滯兩個多月最為苦惱的階段。而和這位教授的交談,也讓她重拾信心,繼續前行。

做科研,除了需要專業的知識儲備之外,更需要堅持不放棄的精神,不是嗎?

一方面是因為,只想純粹的做科研,而不是出於功利之心。

其實這一點,從她之前的一些經歷也可以看出:

因為從小在數學方面凸顯了一定的天賦,父親也給她報名了奧數培訓班,希望可以進一步的鍛鍊孩子的數學思維,接觸到更多的知識,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能始終保持這個喜歡就夠了。

所以一直以來,她並沒有沉迷於奧數比賽中,爸爸也沒有給她任何的參賽壓力,只是讓她單純的去探索去發現。

另外一方面,她說,不想被媽媽看到。

並非是因為母親嚴厲,相反的,哪有父母不驕傲女兒的優秀呢?在談方琳的科研道路上,父母一直都是希望她能純粹的喜歡,而不是被名利所困擾。只有這樣,她才能單純的因為興趣始終堅持下去。

其實在談方琳的成長道路上,很好的體現了一點:因材施教。

當孩子在某一方面感興趣的時候,作為父母,我們不妨嘗試著引導他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而不是以“耽誤學習”為藉口,一次次的將他拉回到所謂的“正確軌道”上。

15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張伯科博士歸國 顛覆性解決世界痛風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