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約9.6千米的小行星劃過白堊紀的天空,撞擊在中美洲大陸上。溫潤的地球突然進入漫長的“核冬天”,統治地球1億6千多萬年的恐龍逐漸滅絕了。許多恐龍的遺骸被塵封在了世界各地的地層中,變成化石,成為永久的記憶。

直到幾千萬年後,人類才慢慢發現這些令人詫異的化石。於是,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世界被打開了:巨大的腳印、駭人的尖牙、肩高數米的怪獸、翼展十米的飛鳥……都是些什麼怪東西?人們從一開始就爭論不休,後來甚至動起了拳頭。

瞧瞧最初都發生了什麼吧

18~19世紀,美國和歐洲相繼出土了許多奇怪的大型動物化石。

1787年,一個美國人發現了一根巨大的大腿骨,但沒有引起科學界的重視;

1812年,一個12歲的英國小女孩發現了一塊5米長、樣子古怪的海生動物化石,人們還是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1818年,美國的康涅狄格河谷挖出了許多化石,並出土了一副超大的化石骨架,誰也沒想到它們都是生活在幾千萬年前的地球霸主留下的化石;

……

沒人知道它們究竟是什麼。不過,有一點倒是沒什麼好爭議的,它們和地球上現存的任何一種動物都不一樣。

直到1822年,一位名叫吉迪恩·阿爾傑農·曼特爾的英國鄉村醫生改變了這一切。

一次偶遇

有一天,曼特爾的太太在散步時無意發現了一顆碩大的棕黃色牙齒化石。太太把這塊化石送到丈夫面前,經過觀察研究,這位業餘愛好研究各種化石的鄉村醫生認為,這是一種體形巨大的食草動物的牙齒,生活在剛剛被命名的七千萬年前的白堊紀。

無奈的是,曼特爾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窮醫生,沒人相信他的話。當時大名鼎鼎的古生物學家居維葉甚至認定,這只是一顆河馬的牙齒。

值得慶幸的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化石,持續一百多年的世界恐龍熱開始了。曼特爾手上這塊珍貴的化石,遲早會被認為是屬於一種叫作恐龍的古生物,不過在那時,“恐龍”這個詞還沒有被髮明出來。

可怕的蜥蜴

不斷挖出巨大動物化石的訊息轟動了科學界。人們十分好奇,這些前所未見的骨頭生前到底是什麼動物?在眾多的恐龍化石研究學者中有一位很重要的人物:理查德·歐文。

1841年,歐文在化石研究中發現,一些古代爬行動物不僅體形巨大,肢體和腳爪也和現代爬行動物很不同。現代爬行動物運動時,肚子貼著地面前進;而那些古代爬行動物運動時,四肢支撐軀體,在陸地上奔跑、跳躍。

為了區分,歐文決定給那些古代爬行動物創造一個新的名字,他用希臘文中的deinos和saurosc新造了一個詞:dinosaur,即可怕的蜥蜴。

後來,中文在翻譯的時候,根據它們可怕的形象,聯想到了西方古代會噴火的龍,直接翻譯成了“恐龍”。就這樣,恐龍一族總算有了自己正式的名字。

古生物學家正在拼湊一具短角龍的骨架

滑稽龍

忽然間,這些遠古怪獸成了全世界的焦點。學者們紛紛出動,前往出土化石的深山峽谷,尋找恐龍化石,爭奪為新發現的恐龍命名的榮譽。

最有名的一次對抗發生在美國兩位著名學者之間,時間長達30年,耗盡了兩個人的一生。

一個是耶魯大學古生物學教授奧賽內爾·查利斯·馬什,

奧賽內爾·查利斯·馬什

另一個是費城自然科學院的古生物學家愛德華·德林克·科普。

愛德華·德林克·科普

起初,兩個人是好朋友,互相欣賞、互相崇拜,甚至會用對方的名字命名新發現的物種。但是,就是因為讓人著魔的恐龍化石,平日裡的好朋友徹底反目了。一次,科普得到了一批來自堪薩斯州的化石,他立即對其進行了組裝。

組裝完成後,科普發現這幅骨架長有與眾不同的板狀物和一條又長又平的尾巴,樣子很像蛇頸龍。他當即就給骨架命名為“平尾薄片龍”,並很快宣告自己發現了一種新的蛇頸龍。

但是,科普不知道自己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他把這個恐龍的頭骨安到了尾巴上,前後顛倒了。

這個錯誤對科普的競爭對手——馬什來說是天大的好訊息。馬什很嫉妒比自己年輕而有天賦的科普。他寫信挖苦科普:“你應該把你組裝的動物命名為滑稽龍。”

這件事後,化石之戰拉開序幕,並改變了古生物學界。

挺進西部

馬什家境優越,還有一個百萬富翁叔叔。因此,不費吹灰之力,馬什組建了一支裝備齊全的挖掘隊伍。

1870~1872年,在美國西部廣袤的荒野中,馬什的隊伍挖出了大量此前從未發現過的恐龍化石。

家境普通的科普也千方百計組建了自己的挖掘隊,去西部尋找化石。為了挖化石和節省開支,他甚至想出了很可笑的辦法:在嘴裡放一個假牙套,遇到當地的印第安人時就把假牙拿出來,然後再放回去。天真的印第安人從沒見過這樣的人——可以把自己的牙齒拿出來又若無其事放回去,頓時以為遇到了天神。於是紛紛為他無償提供各種幫助。

查爾斯·斯騰伯格,在化石之戰中為科普蒐集化石。

科普因此也挖到了許多恐龍化石。 隨後,兩人開始爭先恐後地為自己發現的恐龍化石命名,並在公開場合相互指責。

科摩崖混戰

1877年,馬什和科普的隊伍都來到了著名的科摩崖,這裡號稱侏羅紀古生物墳場,有大量古生物化石。

兩支隊伍針鋒相對,開始拼命挖掘化石。由於化石太多,他們無法一次性帶走,不惜把剩下的化石毀掉,也不留給對方。後來,空氣中到處瀰漫著戰爭的氣氛,為了搶奪化石或爭取同種恐龍的命名權,雙方人員互相謾罵、攻擊,甚至衝到對方陣地搶奪化石,引發了多起爭鬥事件……

在科普和馬什去世不久之後,離科摩崖不遠的地方又發現了許多恐龍化石。人們在1932年用了5796塊化石

化石戰爭打得難分勝負。直到1897年科普去世的時候,還試圖向馬什發起挑戰,問他敢不敢捐出自己的大腦,比比誰的腦容量更大。不過,在這場競賽中,人類對恐龍化石的研究和認識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二人的努力下,科普描述了50多種恐龍化石;馬什也發現了80多種新恐龍。

人們說得出的每一種恐龍,比如劍龍、雷龍、樑龍、三角龍,幾乎都是他們二人發現的。現在世界各地許多博物館中復原的恐龍骨架,有一大部分就是他們挖掘出來的。毫無疑問,他們奠定了現代古生物學的基礎。

時至今日,人類對恐龍的探索與爭論依然沒有停歇。然而,關於恐龍,還有許多未知的謎團等待著人們去解開。

參考資料:

zh.wikipedia.org

《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William McGuire "Bill" Bryson

《Bone Wars》Langue du livre Frederic P. Miller Agnes F.Vandome John McBrewster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神祕的X-37B太空飛機在創紀錄的780天的軌道飛行後返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