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太陽的溫度非常高,其表面平均溫度約為5500攝氏度。可以通過光譜分析或斯特林-玻耳茲曼定律非常精確地測量太陽的表面溫度。太陽的熱源是核心區域的氫聚變反應,該區域的溫度高達1570萬度。只有在如此高的溫度(和高壓)下,氫核才能獲得足夠的動能以碰撞並形成核。
對於主序列中的恆星,它們的能源就像太陽一樣,取決於核心的氫聚變。恆星的核聚變反應速率決定了輻射功率,而輻射功率又決定了表面溫度。核聚變反應的速率與品質呈正相關,因為品質越高,引力塌陷效應越強,核聚變反應越劇烈。
因此,恆星的品質越高,它們的溫度就越高,藍色的光譜顏色就越多,典型的代表就是藍色的超級巨星,它們的表面溫度可以達到數萬度。相反,恆星越冷,光譜就越冷,光譜的顏色就越強烈。典型的代表是紅矮星,其溫度只有大約3,000度。在Herto上,太陽被分類為G型黃矮星。
儘管太陽是中低品質恆星,但實際上太陽比宇宙中大多數恆星都熱,因為太陽的品質超過了恆星的95%。宇宙中的恆星大多是品質很小的紅矮星,而巨大的恆星在宇宙中所佔的比例很小。
在地球的夜空中,肉眼可見的恆星品質基本上大於太陽,這意味著它們的溫度高於太陽。例如,天狼星的品質是太陽的兩倍,表面溫度為9,700度。由於這些恆星的品質足夠大且溫度足夠高,因此肉眼可以看到它們。紅矮星又黑又小,並且大多數肉眼看不見。儘管鄰近的恆星是最接近太陽的恆星,但它是我們用肉眼看不到的暗紅色矮星。
但是,有些恆星的品質大於太陽,但其溫度卻不如太陽高。例如,這四個的品質高達太陽的11.6倍,但其表面溫度僅為3,300度。這是因為這四個星已經演化為紅色巨星階段。它的體積經歷了劇烈的膨脹(半徑等於太陽的900倍),導致表面溫度顯著下降。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四個輻射功率都非常低。相反,這四個的光度高達太陽的100,000倍,因此它在夜空中顯得非常明亮。
R136a1是已知最重的恆星,其品質是太陽的300倍以上,表面溫度高達52,000度。此外,宇宙中仍然有溫度很高的Wolf-Laye星,它們發出的超強恆星風將大部分外層物質吹走,使熱的內部暴露在外。 WR 102是已知表面溫度最高的恆星,其有效溫度為210,000 kWh。
此外,在恆星死亡後,對於大量品質較大的恆星,其熾熱的核將經歷極端的引力坍塌並最終成為中子星。當中子星剛形成時,其表面溫度可以達到一百萬度,而核心溫度則高達一萬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