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進步需要不斷的探索實驗。——題記
人類的發展是透過不斷更新的科學技術進行的,而研究科學最不可缺少的便是鍥而不捨的求知精神,因此有些事情我們不僅要注重結果,也不能忽視過程。
眾所周知,居里夫婦發現了鐳,對化學界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誰又記得他們為了證實這個猜想,耗費了500噸煤炭呢?著名發明家愛迪生一生之中有2000多個發明,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無比重要的便利,但是誰又知道他為了完成一次次發明,而將自己關在實驗室裡不停地接受到失敗的痛楚呢?
由此可見,科學的發展與進步離不開這些科學家們孜孜不倦、刻苦認真、敢於堅持真理的精神。
其實不僅是這些實踐性的科學家會面臨無數次失敗的問題,那些理論性的科學家也是如此。每一個最後能夠成功得出正確理論的科學家,都是經歷過無數次演算得來的。不僅是世界公證了的科學家,就連民間的一些科學愛好者,如果想要做出一番成就,更離不開這樣的精神。
比如90歲的農民黃錦雲,他也有這樣的精神,耗費了四十年的光陰才推出了兩套屬於自己的公式。很多慕名而來的專家都對他進行了好評,認為他這樣的人放在古代,就是祖沖之級別的數學家。
理論科學同樣重要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裡,形成了一個實踐科學比理論科學更為重要的錯誤認知。不知道讀者有沒有這樣一種認知,在我們孩提時代剛接觸函式,幾何時候,往往會產生一種學這種能幹什麼的錯覺。
在我們的認知中,日常生活好像能夠使用到的數學知識無非就是一些加減乘除,更高一點的就是解方程這樣的實踐性數學。那些更高層次的數列,幾何,函式,微積分又有什麼實踐作用呢?
當今世界上數學界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猜想,哥德巴赫猜想,一直以來都是各位數學家亟待攻克的難題之一。
1966年陳景潤證明了"1+2"成立,放在內行人看來就是他證明了一個任一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二個素數的和,或是一個素數和一個半素數的和的道理,但是在外行人看來就是一個“1+2”還需要證明的疑問。
其實就連這個“1+2”陳景潤也是花了無數個日夜演算得來的,科學界就是需要像他們這樣鍥而不捨精神的奉獻者,才能推動社會進步。比如現代力學的高階推進很多都是基於牛頓的萬有引力的基礎演變而來,才有後面的實踐。
將理論用於實際說道科學家的理論用於實踐未免太過遙遠,但是黃錦雲的實踐離我們就近了,並且還格外的“接地氣”。
黃錦雲1930年出生於浙江,從小就熱愛學習尤其是數學,而且成績還特別優異,高中畢業之後就在村上幹起了會計這份職業,也算是沒有丟下他熱愛的事業。
他這個人特別愛專研,我們學成之後一般過個幾年便會將所學的知識全部還給老師,而他正好相反,不僅沒有還,還將知識發揚光大了。
當時的他負責村上水稻的培育任務,眾所周知糧食一直以來都是關係到民生的重中之重,黃錦雲接到這個任務之後更是十分重視。在那個還沒有雜交水稻的年代裡,如何提高水稻產量就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黃錦雲自然也是這個想法。
於是他將自己所學的數學應用到水稻種植上面,經常到水田裡採取資料,利用自己所學知識推匯出了畝產面積固定的情況下需要多少稻苗。
如今看來這個方法也許有點死板複雜,但是黃錦雲出來的資料卻十分有用,不僅獲得了村民的好評還減少了糧食浪費的現象。
有了這個成功事例之後,黃錦雲在十里八鄉也出名了。許多人都找上門來向他取經,如何才能做到本行業的不浪費,其中就有一個工匠,他做的是老祖宗留下的手藝,卻存在材料浪費的現象。黃錦雲得知對方訴求之後,便開始了自己推導公式的道路,這一堅持便是40年。
祖沖之一般的人物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彈指間便流逝了。黃錦雲在推導公式期間,一邊務農一邊演算,憑著愚公移山鍥而不捨的精神,終於推匯出了兩套屬於自己的公式。
為了求得這一公式,黃錦雲也從一箇中老年人正式步入老年人行業,他本來就是想做一名實踐科學家,因此結論一出來就迫不及待將公式公之於眾,希望有人能看到自己的成果,並且使用它。不過一開始他的成果並沒有激起水花,直到有一家報社知道並報道了他的事情,才吸引了社會上許多眼光。
黃錦雲這時不僅在普通百姓之中出名了,權威機構的數學專家也注意到了這個老人,他們特地將黃錦雲的公式拿來仔細推導論證了一番,發現他的公式確實是正確的,只是放在當今社會稍微有點過時,不過專家們卻認為,黃錦雲這番成就放在古代的話,那一定是祖沖之一般的人物。
這樣高階的評價不僅是對黃錦雲公式的認可,更是對他孜孜不倦的科研精神的一種認同。就像專家們對黃錦雲敬佩的態度一樣,這位如今已經90歲的老人,做出來的事確實令人肅然起敬!
小結:雖然黃錦雲推匯出來的公式並沒有早社會上大幅使用,但是他給後輩們留下的科研精神卻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他作為一個沒有經歷過專業培訓的僅僅是學習過高中課本的農民,能夠做出這番成就實在是令人驚歎!
人生能有幾個四十年,四十年裡又有誰能夠堅持一件事永不放棄。都說成功的人往往都有一個充滿毅力的特點,從黃錦雲身上確實體現出來了。
四十年的風風雨雨,一萬四千多個日日夜夜,黃錦雲就如一頭老黃牛一般兢兢業業,認認真真的對待自己的夢想,並且為之付出了四十年的光陰,不論結局如何,光是這份堅持就值得我們學習。
科學不是說說而已,有道是光說不練假把式。只有做好理論基礎,再進行科學實踐,將兩者完美結合起來,人類才會一直不停的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