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8到1970年之間,美國動物行為學家約翰·卡爾霍恩對一群老鼠的行為進行了長期觀察。這些老鼠在一個封閉場地裡生活。幾對老鼠最終繁衍出一個族群,數量達到2200只。這些老鼠最終建立了一定的社會秩序和不同的階層,然後停止了繁衍。這個位於美國馬里蘭州的小實驗場被人們稱為25號宇宙。
卡爾霍恩根據自己多年的研究,認為人口過剩會導致社會功能的崩潰,最終走向種族的滅亡。他的結論遭到不少人的反對,但是25號宇宙中老鼠社會的崩壞對於人類未來的發展還是有著一定的參考意義,因此這項老鼠烏托邦實驗引來了城市規劃專家和政府機構的關注。
早在1947年卡爾霍恩就進行過老鼠的實驗,他給老鼠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水,希望在28個月的實驗期內老鼠數量達到5000只。最後老鼠數量達到200只便不再增長,而且分出了若干派系。
1950年後,卡爾霍恩再次進行實驗,這次他給老鼠創造了更加複雜的環境,他想知道老鼠在無菌和沒有天敵的環境裡能發展成什麼樣。開始時老鼠會大量交配繁殖,逐漸達到一種平穩狀態。之後老鼠種群內部會出現敵對的集團,一些老鼠出現消極和反社會行為。最後老鼠種群開始衰落直至滅亡。卡爾霍恩將種群數量過多後物種出現的種種消極行為稱作行為沉淪。
約翰·卡爾霍恩
到了1968年,卡爾霍恩升級實驗,這次給老鼠的生存環境更加完善,堪稱是老鼠的烏托邦。老鼠居住的區域為2.7平方米,有256個隔間,16個洞口供應食物和水。卡爾霍恩放入四對健康的老鼠,以便它們繁衍出一個新的族群。
開始的104天里老鼠十分積極,它們探索生活環境,標記領地,建立巢穴。它們的數量增長很快,每55天就多一倍,到了第315天,25號宇宙裡已經有620只老鼠了。不過這離25號宇宙的3000只老鼠的容量還很遠。老鼠們吃得香睡得好,但是一些問題也浮現出來。三分之一的老鼠具有社交優勢,三分之二的老鼠社交功能下降。老鼠的社交水平總體下降,種群有衰落趨勢,生育率也只有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第315天的時候可以看到,處於不同地位的雄性老鼠出現了明顯分化。底層的雄性老鼠被雌性老鼠排斥,它們無法交配,遊離於集體之外,有時還會互相打架。處在最上層的雄性老鼠則更有攻擊性,有時會毫無原因地使用暴力,顯得無法無天。中間階層的雄性老鼠則小心翼翼,行動遲緩,常常淪為暴力行為的犧牲品。隨著雄性老鼠行為的變化,雌性老鼠也發生了變化,它們需要照看自己的巢穴,身上有了更多的暴力傾向,有時還會對小老鼠施暴。還有一些則放棄了母親的義務,拋棄幼崽,並且不再交配。
當第560天的時候,老鼠的死亡率到了100%。這個老鼠烏托邦面臨著滅亡的命運。老鼠社會里只剩下暴力、敵對,而且毫無交配願望。新一代的老鼠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自然也不會交配、撫養幼崽、劃分領地。它們只沉迷於吃喝和打扮自己,沒有社交活動。隨著這樣的老鼠在數量上日漸增多,到了第920天,最後一隻老鼠誕生,老鼠的總數量定格在2200只,沒有達到25號宇宙3000只的容量。雖然食物和水的供應充足,但是老鼠們的行為沉淪讓它們最終走向滅亡。
卡爾霍恩認為,老鼠雖是簡單的生物,但是也必須掌握求偶、撫養後代、保衛領地等本領,並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如果沒有掌握這些本領,它們無法繁衍和在族群中生活。人類和老鼠類似,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會衰落直至滅亡。當族群中的數量超過一定範圍後必然導致混亂和異化現象。而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個體也會疏離於社會,它們的生活意義唯有吃喝享樂。老鼠因為一些行為習慣得以生存,人類對他人的關心和理解對於人類種族的延續同樣重要,人類如果失去某些屬性會導致種族的滅亡。
老鼠烏托邦的實驗給人們敲響了警鐘。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96億。人們不禁要問,人口不斷增長,工作崗位足夠嗎?是否會出現一種技術取代大部分人的工作呢?人們沒了工作如何維持經濟發展?貧富差距是否會拉大,少數富人是否會統治所有人?如果大多數人不工作,那麼人的社交技能會退化嗎?好在人類和老鼠畢竟有著天壤之別,人類會用智慧和理性去解決社會發展中的各種問題,是否能逃脫衰亡的厄運,全靠我們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