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人類自認為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特別是牛頓,愛因斯坦等科學大師們更是非常自負,好像宇宙的一切都是他們的網中魚,囊中物。
牛頓
他們混淆了物質與存在的不同,卻渾然不知。似乎他們的物理學就是世界的一切,無論什麼東西都要搞個粒子,都要搞個速度,物質性似乎可以包羅永珍,這是他們哲學無知的重要反映。
粒子論、速度論的代表物理學家愛因斯坦
一、物質是無限可分的
工業化時代,物理化學興起,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認識更進一步,不再侷限於事物的表面。為此恩格斯作出了“物質是無限可分的”的哲學論斷,至於說物質能分多細多小,隨科學的進步而發展,科學永無止境,人類拆分物質的能力也無止境,這是實踐拆分。
隨著元素週期表的發現和基本粒子性質的確定,科學家們馬上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好像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粒子構成。萬有引力有引力子,物質有重子與輕子的區別,光有光子和中微子,電子,中子,質子,伽馬射線,α射線,X射線,倫琴射線,鐳射,無線電波,電磁波等等,都要找個粒子出來承擔能量傳遞的載體。
二、物質是存在,存在不一定是物質
規律是什麼?規律是要素之間的聯絡,而且是穩定聯絡,具有可重複性,它是客觀存在,如何測量規律因子?如何測量聯絡因子?規律是宇宙萬物自組織的原則,這個原則體現在物質的存在方式上,看不見摸不著,老子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規律是存在,但不是可以探測的物質,這種組織原則充斥宇宙,體現在物質的一切運動過程中,但探測不到。
運動是物質的屬性,任何物質都處於發展變化之中,但脫離了物質的運動,同樣沒有傳遞能量的運動因子。
萬有引力與運動的平衡製造了宇宙的彎曲時空,是宇宙的存在方式,整個宇宙就是一個整體結構,當物質的速度產生的逃逸力小於萬有引力的時候,物質自然靠近,不受空間遠近的限制,一個新的時空形成,整個宇宙就是由無數個這樣的時空組成,所以,萬有引力的範圍隨物質的運動速度,即能量的大小而變化,能量大了,萬有引力的作用距離自然拉長,能量小了,萬有引力的作用距離自然縮短。
萬有引力不傳播能量,勢能轉化為動能,能量是守恆的,假如萬有引力做功和傳遞能量,機械能肯定發生變化。所以,引力子根本不存在,萬有引力是結構重構的力量,不需要傳遞能量。
星系的結構產生的巨大功能是客觀存在,但不是物質,沒有傳遞能量的載體,表現出來的功能是對物質物件作出的反映,比如暗物質暗能量就是結構產生的功能對周圍物質發生的作用,整個宇宙就我們觀測到的這麼多物質,並沒有神祕的暗物質暗能量在拉扯宇宙。這是宇宙結構與星系結構的功能發生的作用。比如龍捲風,水漩渦,力量增大幾百倍,水沒有增加,空氣也沒有增加,這是物質的功能,功能只能通過作用物件反映出來,自身卻無從探測。
威力強大的龍捲風
此外,意識是大腦特殊結構的功能,宇宙精神表現為物質的自組織性,比如,星系結構是大品質物質自然而然形成的,是由大品質物質這個內容決定的形式,如何測量?這個宇宙原則或稱宇宙精神,也是客觀存在,如何觀測?照樣沒有什麼組織因子。
星系
所以,人類,特別科學界必須從科學的怪圈中解脫出來,把哲學思想運用到科學中去,不要再沒有目的的瞎撞了?節約一點資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