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35億年前,地球上的第一個生命誕生在海底熱泉附近,雖然經歷了數十億年的發展壯大,海洋中住滿的各種生物。然而奇怪的是,海洋生物陸陸續續地爬上了岸,在海洋中沒有任何一種生物演化出智慧。反而當物種爬上了陸地之後,智慧誕生了,在生命走出海洋的2.9億年後的陸地上。陸地不但演化了智慧物種,而還建立了絕世的文明。為何生命之母---海洋沒有演化出智慧物種並且建立海洋文明?

競爭壓力驅動海洋物種向陸地演化和轉移,並且五次物種大滅絕使得絕大部分海洋物種滅絕,使得海洋缺乏演化智慧的物種根基。

1,競爭壓力推動海洋生物的出走

生命誕生於海洋,歷經億萬年的演化發展,海洋中出現地物種極多。物種種類和數量的增加使得各個物種的生存空間減小,致使物種間和物種內部都會出現激烈地競爭。在有限空間內對固定的資源如何進行爭奪,就必然會有些生物競爭失敗,緩慢走向死亡。可基因複製的使命使得它掙扎著繼續生存下去。但海洋已經沒有可以獲得生存空了,那麼這些求生慾望強烈地物種就可能將目光轉向陸地。為了能夠繼續生存,繁衍種族不至於滅絕,從海洋中走出,轉移到陸地上生存是必然,也是最好的一個選擇項。於是海洋動物在約三億年前開始登上陸地,擺脫海洋對它的束縛,開啟了陸地動物物種的進化之路。在奧陶紀(五億年前)時期,在海洋中生存的三葉蟲就達500多種,還有魚類、鸚鵡螺類等許多物種,激烈的競爭使得海洋物種走出海洋成為必然。

2,前三次物種大滅絕事件絕了海洋生物演化智慧物種的根基

截止到現在,地球上的生命物種至少經歷的五次物種大滅絕,前三次物種大滅絕絕殺的基本都是海洋生物,使得海洋生物失去了演化智慧的根基。雖然後兩次物種大滅絕以絕對方式,對海洋的和陸地的生物都實行的絕殺,但相對於海洋物種來說,損失更為巨大。任何一次物種大滅絕地發生,大體型的物種是難以逃脫的,即使單從食物方面來說,小體型物種絕對比大體型的物種生存的更久。然而大體型的物種是成為演化智慧的潛力物種,智慧需要一個大腦來承載,和軀體來供給足夠的能量。因此,物種大滅絕破滅了海洋演化智慧物種的根基。(文末附上詳細的物種大滅絕資訊)

海洋中的惡劣的生存環境限制智慧物種的演化

1,氧氣供給問題

想要在海洋中生存,就必須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氧氣供給,另一個就是海水產生的壓力。海水中融入的氧氣海量的遠遠低於空氣中,海洋中生存的大型動物,往往都需要在一定時間之後,突破海水的阻隔,直接於空氣進行氧氣的交換。最為熟悉的就是鯨魚的氣柱,鯨魚適於哺乳動物,沒有演化出適合海洋的呼吸方式,依然採用肺部呼吸,不得不通過鼻孔來於空氣交換氧氣。而其他大型海洋生物,如海獅、海象,都是兩棲型的動物,不存在呼吸的問題。細胞需要氧氣來產生能力供給到大腦使用,人類大腦約使用20%的熱量,氧氣不足導致大腦發育受限。

2,壓力和浮力問題

我們在游泳或是潛水時,都能感受到水產生的壓力,此種壓力是因地球的萬有引力產生。它會擠壓任何一種進入其中的物體,無論是不是生命體,只要是生活在海洋中,就必定會受到海水產生的壓力。智慧演化最為重要的部位是大腦,大腦的演化成功與否是智慧演化的關鍵所在。海水產生的壓力必定會壓迫腦顱空間的發育,因此我們所見到的魚類的腦部都是成扁狀的,腦顱空間狹小,難以成為智慧的容器。同時,智慧生物還需要應對另個問題,就是海水的浮力問題。智慧物種不可能在海水中間鑄造文明,它需要腳踏實地,利用各種海底的資源來建造文明,而浮空在海水中,即便是有智慧物種也是難以憑空製造文明出現。智慧物種不但需要解決壓力,同時還需要解決浮力,否則即便是演化了智慧,也難以用文明來積累和發展智慧。

3,食物問題

食物的多寡決定了物種演化生存。在今天我們知道可使用的海洋生物多到數不清,可在沒有技術能力的前提下,即便是清楚地知道,但是也沒有辦法獲取。而且智慧物種發展需要安全、穩定、可迅速獲得的食物,此種食物在海洋中少的可伶。在海洋要獲得任何一種食物,都是需要智慧的輔助,除非天生具有相應能力。而在海洋中具備了獲取大量食物的能力的話,就會出現不需要演化智慧的情況出現。因為智慧的演化就是基於獲取食物的能力不高而出現的。所以海洋中既得可食用食物的短缺也是限制植物生命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4,溫度於光照問題

海水的深度與溫度的關係上存在著三層典型的結構:深度為20~200米混合層中溫度是均勻變化的;其下一層叫溫躍層,此層溫度急劇下降;最下一層位於溫躍層下,海水的溫度較平穩地下降。在大洋中,水溫的變化幅度不是很大,一般從-2℃到30℃,其中75%的水溫為0℃到6℃,而這其中50%的水溫為1.3℃到3.8℃。並且Sunny大約能穿透200米的海水,也就是200米深度以下的海洋世界是一片漆黑。這些條件都限制海洋演化智慧生命。所有的植物都是需要太Sunny合適能量,供給自身生長的同時,也為其他物種提供食物。在海洋兩百米深度以下,缺乏光照,也就不會有植物存在,物種進化的難度極其困難。

深海一片漆黑

大陸的自然環境更加適合物種的演化,促使物種向更加高階的進化方向演化

1,陸地面積的增加,植物生長茂盛,越來越適於動物的生存繁衍

根據大陸漂移假說理論,大陸的面積在過去的數十億年時間不斷地變化,最終形成了今天的樣子。科學界研究發現,在物種從海洋走向陸地的時間段,地球上的陸地面積不斷地出現增加,主要是適於動物在陸地生存的面積不斷地增加。陸地面積增加積壓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間,迫使海洋生物向陸地轉移。而且,海洋因地殼運動變成陸地,間接將海洋中的生物轉變成陸地生物。

同時,在3億年以前,地球地二氧化碳地含量比較高,且時常出現火山噴發,此等條件下,非常適宜植物的生長。植物通過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提高空氣中氧佔比,改造空氣成分,而且豐富的植被還為食草性動物提供的豐富的食物。陸地食草性動物增多必然促使自然選擇演化出食肉性動物的演化,物種複雜多樣性也逐漸發生。煤炭的存在,證明了在3億多年的二疊紀和2億多年年的侏羅紀都有積極豐富的森林資源的存在。

2,陸地新的自然環境為物種開啟了完全不同於海洋的進化方向

海洋生物爬上陸地後,放棄了四肢不分明的軀體形態,演化出適合陸地生存的各種器官,如腦部、四肢、鼻子等等的演化。對於物種要演化智慧來說,這是必不可少的。

對智慧來說,除了大腦以外,最為重要的身體部位就是靈活的雙手或“前肢“,原因在於需要實踐來積累和檢驗智慧的正確性。僅依靠大腦的思考,不可能保證智慧的正確性,就如同曾經的空想社會主義一般,沒有經歷實踐檢驗的智慧,可能在使用的瞬間導致滅亡。而如何才能檢驗智慧的呢?在目前唯一的智慧生物身上,證明雙手就是最有效的途徑(當然也可能存在其他的途徑)。但是在海洋裡,基本上所有的生物都是將四肢演化成鰭或其他的游泳工具,否則將無法應對海洋的環境繼續生存,即便是演化出現了前肢的物種,也是在後來,陸地上的物種返回到海洋中去的,如海獅,海豹等等。

因此,物種大滅絕和海洋物種的競爭壓力將海洋物種驅趕向陸地,造成海洋缺乏演化智慧物種的基本前提,也就滅絕了海洋演化智慧物種的希望。同時海洋的各種苛刻的生存條件,尤其是壓力限制大腦的發育,阻攔了智慧的演化,而陸地上則完全沒有此類的生物演化阻礙存在,甚至在某些方面具有海洋無法比擬的優勢,例如氧氣含量、可食用的食物種類等等。陸地不僅是為是物種演化智慧提供了舞臺,更是為智慧物種演化文明奠定了基礎。

火,智慧演化文明根基所在

文明演化關鍵所在是火。自然生存的所有物種,都是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而火是可以使得物種脫離此種生活狀態的唯一方法,正是具備智慧的“直立人”在數十萬年開發了“火”的使用,目前最早使用火紀錄是在西度遺址中發現180萬年前的火燒痕跡。在已知的動物中,除了人類以外,還未有任何一個物種,能夠使用火。火使得人類脫離茹毛飲血的生活,不是在意義上來說,還是從事實上,會使用火,是與動物相區別的最大標誌。

火的存在幫助人類解決的文明發展的兩大困難,第一是食物,第二是工具。火將是食物從生變成熟,尤其肉食,殺死細菌,助於消化吸收,保證生命的延續,尤其對於幼兒及老人來說。幼兒和老人,對於一個種族來說最為重要,尤其是在文明未開化的時代,一個是知識接受者,另一個是知識傳播者,任何一個出現死亡,都將造成知識斷層,智慧的毀滅,種族的滅絕。另一個工具,人類使用石器為主的工具時間長達百萬年時間,直到約2-3年前,晚期智人依靠火燒製了陶器,人類開始脫離石器時代,緊接就是金屬冶煉時代。火的使用在著其中起到至關重要的最用,而自取火才是導致這一切發生的可能性極大提升。晚期智人在約4萬年前留在山洞中的繪畫作品,可能間接證明了自取火的普遍使用,是陶器產生的時間相吻合。火的使用早就人類的工具地快速更新換代,推動人類向文明大步邁進。除此之外,火還能禦寒取暖、驅趕野生動物、照明等等作用,是人類向文明進發不可或缺的。

然而,水是火的剋星,有水存在的地方,基本上是不可能產生火。所以,即便是海洋中演化了智慧物種的存在,也不可能在海洋中建立文明。也就說不但智慧不可能被海洋物種演化,文明在海洋中也據對不能創造。

PS:五次物種大滅絕:第一次為奧陶紀-志留紀滅絕事件,結束於4.43億年前,原因是伽馬射線爆,殺死了大約60的物種,主要是海洋生物;第二次為泥盆紀後期滅絕事件,結束於3.59億年前,原因是大冰期爆發,地球氣溫降低,海平面下降,殺死了大約75%的物種,海洋生物依然受到巨大損失,陸生動植物受影響較小;第三次為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結束於2.51億年前,原因是氣候變暖,海洋溫度上升,並且火山爆發等原因使得大板塊大陸出現,殺死了大約90%的物種,其中有96%的海洋物種滅絕;第四次為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結束於2億年前,原因是超級火山噴發,殺死了大約80%的物種,海洋的陸地生物都嚴重受損;第五次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結束於6500萬年前,原因是行星撞擊,殺死了大約76%的物種,海陸物種均受損。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世界上存在哪些不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