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發表一篇研究論文可能很難,也可以很容易。不過,一些看似輕鬆的發表機會,或許將給科學帶來無法修復的傷害。

撰文 | 李姍珊

編輯 | 魏瀟

美劇劇本改編的研究

今年四月,畢業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科學作者 Bradley Allf 收到了來自一封學術期刊的邀稿信。這封郵件充斥著奇特的名詞,由混合字型寫就,還出現不少格式錯誤。不知為何,邀稿方還在郵件中附上了一份“新冠醫療手冊”,其中一條詳盡地解釋了把遺體裝入“防水裹屍布”中的基本機制[1]

這家學術期刊的名字叫做《美-中教育綜述 A & B》(The U.S.-China Education Review A & B)。看起來這封郵件應該和“流亡中的沙特親王急需您的資助,回家後定有重謝”等詐騙郵件歸為一類,但來信人挖出了 Bradley Allf 在一次學術會議中報告的會議論文,希望他發表這篇論文的原稿。期刊編輯表示,如果 Allf 的論文能夠達到期刊標準、透過至少兩位審稿人“嚴格”的同行評議,他們將在幾周內發表這篇論文。

期刊誠意滿滿,Allf 也不好拒絕。他按照論文格式標準嚴格撰寫了一篇 7 頁的論文,討論了高中生把車開進荒漠中製毒的教育意義是什麼。你沒猜錯,這篇論文就是按照美劇《絕命毒師》(Breaking Bad)的劇情編寫的。Bradley 還不忘在作者欄對這部連續劇致敬,把老白(Walter White)和小粉紅(Jesse Pinkman)列為了文章共同作者。

阿爾伯克基海森堡終於發論文了。截圖自原文獻。

Allf 的七頁“天書”中充斥著胡言亂語:“新墨西哥州是加拉帕戈斯群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開顱術是提高學生學業水平的有效手段”、“我的手指由微軟畫圖軟體製成”。儘管作者留下不少蛛絲馬跡,文章仍舊迅速過審。這篇研究直到今天還保留在期刊官網上,雖然作者一直沒去交 520 美金的稿費。

在期刊上發表論文似乎就這麼容易,唯一的後果是這樣輕易發表的論文似乎很難得到學界認可——誠邀 Allf 投稿的期刊《美-中教育綜述A & B》出版方 David Publishing Company 被線上標記為“嚴重垃圾郵件方(massive spammer)”、公司總部地址也經歷數次更遷,還出現在有名的學術期刊黑名單 Beall’s list 上。以上種種現象都顯示,這應該是一個掠奪性期刊(predatory journals)。

掠奪性期刊

掠奪性期刊的名字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圖書管理員 Jeffrey Beall。與 Allf 的經歷類似,Beall 對於掠奪性期刊的興趣也始於一封充滿語法錯誤的期刊邀稿郵件。2011 年,他建立了一張掠奪性期刊黑名單[2],用以記錄、更新看上去可疑的開放獲取期刊名稱。建立之初,這份名單上只有 18 個出版方,五年後數字變成了 923。Beall 基於 25 條評判標準選擇掠奪性期刊,這些評判準則著眼於期刊審稿人資質、曾出現過的倫理問題以及出版方的運營方式等[3]。2013 年,《科學》(Science)刊登的一次“釣魚執法”報告為 Beall 名單的可靠性提供了佐證[4]。報告作者捏造了一種萬能藥,據此寫出一篇錯漏百出的研究。這篇研究被 157 家期刊接收,Beall 名單中 82% 的期刊接收了這篇研究。

迫於“機構對所在單位提出索賠”,貝爾的名單在 2017 年停止更新。而掠奪性期刊對學術界造成的嚴重影響仍在發酵。年輕而又不諳世事的學者往往被看起來和正規期刊名字類似的掠奪性期刊欺騙,一不小心就被騙取了不菲的投稿費用。更令人擔憂的是,掠奪性期刊的帶來的嚴重後果還不止於此。

不實資訊迷霧

掠奪性期刊可能為學術圈帶來不少問題。一個問題是,它們給在正規同行評議期刊無法過審的研究提供了傳播平臺。考慮到現代科學基於已有研究的推進方式,這可能導致其他團隊把新研究建立在這些存在問題的研究基礎上,從而浪費大量的科學資源。所幸,2019 年來自芬蘭漢肯經濟學院的 Bo-Christer Björk 團隊研究[5]發現,60% 發表於掠奪性期刊的論文在發表五年後的引用量為 0, 而存在被引量的文章,引用率也遠低於正規同行評議期刊上的文章。

而另一個相對更為嚴重的問題是,這類期刊還可能導致不實資訊(misinformation)在媒體或是社交平臺上傳播,尤其是在謠言四起的新冠疫情期間[6]

今年夏天,biolife出版社旗下雜誌 Journal of Biological Regulators and Homeostatic Agents (JBRHA)* 發表的一篇論文[7]顯示,新冠疫情可能是由 5G 發射塔引發的。這篇論文寫到,由於 DNA 的結構與線圈的結構相似,這些“線圈”與外界的電磁波作用,會在人類的面板細胞中產生額外電磁波,電磁波呈現出與生產它們的鹼基類似的五/六邊形,導致細胞內液中形成了相應形狀的孔洞。為了填補這樣的孔洞,細胞會生產更多的五/六邊形結構鹼基,這些鹼基連線在一起就形成了新冠病毒。要想讓細胞生產這樣的“新冠病毒”,環境中的電磁波一定要小於細胞本身,在列出一系列推理式後,作者得出結論,5G 毫米波可能是導致新冠疫情的罪魁禍首。

*一些研究者懷疑 JBRHA 可能是掠奪性期刊,該期刊編輯委員會的成員多為已故學者。

論文配圖。圖中的藍色圓形代表細胞,粉紅色圓形為細胞核,細胞核記憶體在“DNA 線圈”,這些線圈可能在外部環境電磁波(綠色線條標示)影響下產生電磁波(黃色線條標示)。

這項思路清奇的研究引發了沒有人預想到的後果。由於論文釋出後不久被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文獻檢索系統 PubMed 收錄(現已被撤回),該研究結論以“經 NIH 背書”的形式在社交網站上瘋狂傳播。這些不實新聞導致全球範圍內的陰謀論者嘗試縱火燒燬訊號塔,僅英國境內就發生了五十餘起訊號塔縱火案件[8]

聲譽危機

儘管學界及媒體都深受其害,我們對於掠奪性期刊的討論還是太少。Beall 名單關停後,出現了一些例如卡貝爾黑名單(Cabell's Blacklist)、開放獲取期刊路徑(DOAJ)列表和“思考、權衡再投稿運動(Think, Check and Submit campaign)”列表等替代性參考名單[9],但也有學者認為[10-11],這些名單存在著評價體系不透明、覆蓋期刊不足或收費過高等問題。即便是 Beall 名單本身,也在研究者中引發過不少爭議[12]

有學者認為,我們應當首先規範掠奪性期刊的命名[13]。掠奪性期刊是一個概括性術語,這個名稱一方面過泛,混淆了惡意騙取研究者錢財的期刊與低質量期刊,另一方面又限制了我們看待學術界問題的角度,即部分研究者與這些期刊的關係或許不是一方因資訊缺乏而被欺騙,而是互相依存,各取所需。

我們還需儘快建立完善的法律規範以及懲戒制度。一些掠奪性期刊看似已為他們的惡意行為付出了代價:2019 年四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首次針對掠奪性期刊的起訴案在持續 3 年後終於迎來了判決結果。來自印度的 OMICS 國際(OMICS International)出版集團及其子公司被判上交超出 5000 萬美元罰金,用以賠償被欺騙的投稿研究者[14],該出版集團的論文出版以及學術會議等活動也被永久叫停。然而,由於該公司總部位於印度的海德拉巴,被欺騙的研究者無法及時拿到賠償金。而直到今天,OMICS 國際仍在世界各地(除美國外)舉辦商業學術會議[15]

而在針對出版方和研究者的明確篩查制度建立以前,“機會”還將到訪許多人的郵箱。發表一篇研究或許真的非常簡單,與這種簡單相對的是,倘若堆積的低質、不實研究讓科學的可信度遭到損害[16]、聲譽受到衝擊,還原事實和重建公眾信任將會是比發表《絕命毒師》劇本論文艱難無數倍的工作。

[1]https://undark.org/2020/11/26/fake-paper-predatory-journal/

[2]https://beallslist.net/

[3]https://beallslist.weebly.com/uploads/3/0/9/5/30958339/criteria-2015.pdf

[4]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42/6154/60

[5]Björk, B. C., Kanto-Karvonen, S., & Harviainen, J. T. (2020). How frequently are articles in predatory open access journals cited. Publications, 8(2), 17.

[6]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rushing-science-in-the-face-of-a-pandemic-is-understandable-but-risky/

[7]http://archive.vn/2020.07.22-201954/https:/www.biolifesas.org/biolife/2020/07/16/5g-technology-and-induction-of-coronavirus-in-skin-cells/

[8]https://apnews.com/article/4ac3679b6f39e8bd2561c1c8eeafd855

[9]https://publons.com/blog/bealls-list-gone-but-not-lost/

[10]https://www.amjmed.com/article/S0002-9343%2817%2931196-8/fulltext

[11]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17/01/mystery-controversial-list-predatory-publishers-disappears

[12]Strielkowski, W. (2018). Predatory Publishing: What Are the Alternatives to Beall's List?.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131(4), 333-334.

[13]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19/04/us-judge-rules-deceptive-publisher-should-pay-501-million-damages

[14]https://www.omicsonline.org/

[15]Ferris, L. E., & Winker, M. A. (2017). Ethical issues in publishing in predatory journals. Biochemia medica: Biochemia medica, 27(2), 279-284.

9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月球"土特產"回家後,1700克樣品將開始研究:全程真空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