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嫦娥五號帶回來的1700餘克月球樣品,科學家們將如何一步步開展科研工作呢?
據瞭解,目前月球樣品已經進駐了月球樣品實驗室。
接下來,科研人員將對它進行解封、處理、儲存和分發四項工作。
在解封環節中,面臨的最大一個問題就是儲存月壤的環境是真空的,解封這樣的封裝裝置需要進行一系列的實驗和專業的裝置。
科研團隊介紹說,由於月球樣品是在幾近真空的環境,拿出來很容易與地球上氧氣和水發生反應。
因此,科研團隊採取在氮氣環境下進行操作,但是還需要嚴格控制氧氣和水的比例。
探月工程三期地面應用系統主任設計師張廣良介紹,月壤樣品是粉末狀的,很容易受到地球的汙染。因此,設計了一個潔淨室的條件,最大限度的減少地球上微生物對於月壤的汙染。
在處理環節,科研人員將用一部分的月壤完成樣品的基礎物性、化學成分和實驗室光譜等常規分析研究。這些可以幫助人類瞭解月球的基本特徵,也為後續探測任務中宇航服的設計和著陸點的選擇等提供依據。
甚至是可以為以後在月球建立基地,提供大量的科學資料。同時會幫助各領域科學家結合專長精確地申請月球樣品。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介紹,中國正組織中國科學院、各個大學、相關企業等等,大家組織起來談論各自的需求。然後在接受申請需要什麼樣的樣本,精細化劃分,例如分為石頭碎片、粉末等。這樣有步驟地分發,才能進行最科學的探索。
月壤還有一部分將進行儲藏。儲藏的樣本將會分為兩部分:一份放在北京的國家博物館中,對公眾開放,進行科普教育。一份放在湖南。放在湖南一方面是紀念"可上九天攬月"這句詩的成真,祝賀中國航空航天事業的蒸蒸日上;另一方面是將月壤全放在一起並不安全,也不是最為穩妥的方式。所以,要找另一個地方備份。
在1978年,美國曾贈送過1克月壤給中國,其中0.5克用於科研,科學家們獲得了大量有關月球的資料;另外的0.5克作為展品,向公眾展出。
時隔四十四年,中國從月球的另一面帶回了1731克的月壤。中國也為此成為第三個獲取月壤的國家。對這份月壤的研究會擴大對於月球的勘探範圍,還會驗證建造月面科學基地的基礎的核心技術。這會大大加快中國實施載人登月計劃,專家預計會在2025年實現。
根據國際公約,各協定國之間會對將月壤樣品和有關國家分享。但是是否會將樣品於美國分享,這還得取決於美國方面的態度。因為美國在2011年透過《沃爾夫修正案》禁止一切國家和機構與中國航空航天合作。
中國的航空航天事業雖然晚於美國和俄羅斯,但是在發展過程中無數的航天人克服困難,艱苦奮鬥。終於實現了夢寐已久的航天夢,並且還在積極的探索廣袤無垠的宇宙!
中國人的征程,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