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這三個自人類有意識以來就不斷髮問的問題,可以說是人類最終極、最根源的哲學問題了。
實事上,人類文明漫長的進化史,本質上就是不斷的挑戰極限,然後用創造出來的生產力去解答這三個終極問題的過程。人類創造出的一切科學、文化、藝術等等,本質上都是為之服務的。
那麼我們究竟從何而來呢?隨著科學的進步以及對宇宙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知道大約在50億年前,一大團分子云聚集到現在太陽系的位置,它們不斷的碰撞融合,最後形成了今天太陽的雛形,這個雛形佔據了分子云99.9%的品質,剩下的0.1%形成了我們熟知的八大行星,以及不計其數的小行星、彗星、隕石……
地球雖然也是這0.1%物質中的一員,但是它卻擁有其他行星不具備的東西——“生命”。從10萬年前第一批智人走出非洲,到今天75億人遍佈世界,地球就像一位母親一樣哺育了人類文明。人類所有的歷史、矇昧、輝煌、殺戮,全部匯聚在顆藍色星球上。
有科學家曾經做過計算,如果將地球46億年的歷史看作24小時,那麼智人走出非洲不過才2秒左右,而最古老的人類文明出現不過才0.2秒左右。
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我們知道了我們從何處來,而此時有一個難題出現在了人們的面前——“我們是誰”。
幾萬年前人類擁有了語言,此時族群與族群之間、部落與部落之間,開始口口相傳自己祖先為數不多的傳說。一萬年前文字開始出現,有些歷史不再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因為人類開始將歷史記錄到泥板上。
1859年,查爾斯·達爾文發表了《物種起源》,人們開始逐漸明白人類不過是地球上億萬物種中最適應當前環境的一種動物,而這個“適應”過程蘊含了無數物種的血淚教訓。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在21世紀初人類完成了基因測序計劃,對自己的身世了解的更加透徹,知道了祖先是如何從樹上走到地上、從森林走向平原、從非洲走向世界。“我們是誰”這個問題得到了初步的解答。
但是雖然“我們是誰”這個問題得到了初步的解答,但是緊隨其後的“我們最終向何處去”卻一直無法被真正的解答。
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攜帶著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登陸月球,這不僅讓人類文明進入了宇宙時代,同時也更改了人類的生存範圍,讓人類這種物種的生存範圍從僅限於地球,變成了能夠同時生存在地月系統。
在隨後的幾年中,陸陸續續又有一些宇航員登陸了月球。據統計,成功登上月球的人類宇航員一共有12人,而到今天47年過去了,這個名單中的人數從未再次擴大,人類的極限被鎖定在38萬千米。
而雖然人類目前被鎖定在38萬千米,但是人類目前探測出的可觀測宇宙半徑卻已經達到了465億光年。我們都知道一光年也就是“光”在真空中走一年的距離,大約為9.46萬億千米,如果讓一個成年人步行走這麼長的距離的話,那麼他走完一光年至少需要2億2000萬年。
按照這個比例來看,以465億光年可觀測宇宙半徑來比的話,人類今天能夠明確了解的宇宙範圍,大約相當於1*10的17次方分之一不到。
這個數字是個什麼概念呢?舉個形象的比喻:一個人從太平洋一端開始對太平洋進行探索,假設太平洋的寬度為20000千米,那麼他從起點開始走了2*10的負11次方米,還要再走這個距離的30倍,才能走過整個旅程上遇到的第一個水分子。
所以,按照目前人類對宇宙的研究探索程度來看的話,別說入“門”了,根本就是連“門”的影子都沒有看到。
因此,幾個問題也就應運而生:地球上最早的生命種子來自哪裡?人類會永遠停留在地球這顆在宇宙中毫不起眼的行星上嗎?未來能夠走出地球嗎?還有最關鍵的一個問題,人類在宇宙中孤獨嗎?
隨著對太陽系之外行星的深入研究,目前人類已經發現了超過4000顆像地球一樣的行星,開普勒望遠鏡更是確定了,平均每一顆恆星系統中都會有一顆行星的存在。
要知道銀河系內大約有1000-4000億顆恆星,而整個可觀測宇宙中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數量更是在1000億個以上,更何況可觀測宇宙的範圍還在隨著人類技術的進步而不斷擴大著。
即便是在太陽系內,木星系統中的木衛二、木衛三、木衛四和木衛六,以及土星系統中的土衛二和土衛六都發現了液態水甚至是生命存在的可能。
而隨著人類對火星的不斷探索,水、甲烷、二氧化碳等生命必須元素被發現,都讓人們對火星存在著生命甚至是複雜生命充滿了遐想。
但是不管怎麼樣,一旦在地球外發現了生命,不管這種生命是猶如科幻電影中的高階生命,還是如同地球前期那種簡單的初級生命,都將會告訴人類一個終極問題:我們並不是宇宙中的唯一,而這也是人類執著探索宇宙,或者說走出地球的動力。
當然了,人類之所以一定得走出地球,不僅僅是因為對宇宙的好奇、對宇宙生命的好奇,其實還隱藏著一個讓人害怕的答案,那就是“文明滅亡”。
要知道,故步自封並將迎來毀滅,更何況按照人類目前的發展速度來看,地球上的石油資源根本無法供人類使用多久,一旦石油資源耗盡而人類又沒能找到合適的替代能源的話,那麼人類建立的工業社會體系將會毀於一旦,文明將會倒退到農耕時代,屆時想要走出地球更是難上加難,最終只會被“困死”在地球。
另一方面,地球真的太“小”了,根本無法承載人口爆炸的人類,而人口過多對於資源的需求量就會越大,這樣勢必會導致戰爭頻發。如果人類能在廣闊的宇宙中找到另一個適宜人類生活的星球,那麼對於人類文明的意義可想而知。
更重要的是,地球並不會一直存在下去,它也會有壽命走到盡頭的一天,一旦地球到了那個時候,人類如果還沒有在宇宙中找到替代行星,那麼只能跟地球一同走向末路。
所以總的來說,人類文明如果想要一直傳承下去,那麼人類文明的未來一定是在浩瀚無垠的星辰大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