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人與自然關係的歷史考察

——遠古時期人與自然的關係

(1)大約在三四百萬年前,地球上出現了人類。

人由動物界的古猿進化而來,僅就自然屬性而言,人與其他高等動物並無本質的差別,人也依賴於自然而存在。

但是,就社會屬性而言,人與自然界中的其他存在物有著比較大的差別。

(2)在舊石器時代,人類在技術方面取得的進步非常微小,人類幾乎是在完全順應自然環境變化的情況下生存的。

(3)只是到了距今約4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隨著不斷加速的技術革命,人類才進入到狩獵——採集者社會。

①在此社會中,人類以小規模的狩獵採集群體而存在,人類知識與狩獵採集實踐混為一體,科學沒有從生產中分離出來,而是以萌芽形式存在著。②在“準勞動”的過程中,人們依靠自己製造的石器、木器等工具,在住地附近收集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和獵取動物(包括水生動物)。這時的人類已經發明瞭人工取火的方法。③人類主要依靠自己的肌肉力量來與環境抗爭,應用簡單的石器工具進行狩獵和採集活動,獲得自然界現成的產品;生產基本上只有人的生產和環境生產,幾乎沒有物質生產。

(4)從大約1萬年前開始的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開始進入原始農業階段。

①在這一階段,製造工具已逐步佔據了主導地位,製造工具的質量、功能、數目與舊石器時代相比,有了質的進步。②真正意義上的勞動也就出現了,人從動物界中分化、獨立出來,從事穀物生產和動物飼養。③這一次革命的意義是重大的。它是人類對自然的認識有了一定提高之後的產物,是人類理性的體現。之後,手工業和商業開始繁榮起來,城市化過程開始了。④青銅器的發明可看做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材料技術革命,文字的產生可看做是人類歷史上繼語言產生之後的又一次資訊革命,對人類歷史的發展具有永久的意義。

(5)在農業文明階段,農業、畜牧業的生產是利用動植物的特性,創造適當的條件,強化動植物的生長機制,生產人類所需要的產品。

①使用的物質資源主要是水、陽光、土地,使用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如風力、水力、畜力等,所使用的工具是金屬犁。由此決定了這種生產方式主要是“生物型”生產,對環境的影響不大,況且那時的環境包容力又強,所以在那一時期,人與自然的矛盾沒有激化,人和自然的關係總的來說是和諧的。②和諧之中也有不和諧之音。農牧業生產衝破了自然食物對人類自身發展的限制。人口數量的增長引起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增加了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求。不僅如此,冶金術的發明使人類對大自然提出更多的要求,透過勘探、採掘、冶煉和鍛造,人類開始了對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同時也造成了環境汙染。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冶金術的發明潛藏著人類可能到工業革命之後將大規模地使用機械化技術,產生對生物圈的毀滅性威脅的危險”。

13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大分子》自修復加工的離子導電超分子水凝膠,用於柔性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