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什麼是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透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碳中和就是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暖而提出的解決方式。

氣候變暖是當今全世界人類最關心的氣候問題,而氣候變暖的核心就是人類活動提升導致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

針對該問題,從2009年的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到2015年的巴黎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均重點強調要減少碳排放。

其中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200個國家和地區達成了《巴黎協定》,這是繼《京都議定書》後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而《巴黎協定》的核心目標就是推動全球儘早實現碳中和。

截至目前,歐盟、中國、日本、韓國等均已提出碳中和目標,美國當選總統拜登也在講話中提出美國要重回《巴黎協定》,其基本要求就是美國要提出碳中和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也就是說,在未來一年內,全球主要經濟體均會參與到實現碳中和的程序中來。

為什麼要重視碳中和?

今年兩次重要講話均提到要控制碳排放,經濟工作會議也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明年的8項重點任務之一,十四五將成為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階段。

要加快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消費盡早達峰,大力發展新能源,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

要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汙降碳協同效應。

要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

所以短期內,碳中和方向會迎來密集的政策響應,包括明年3月兩會以及十四五規劃的具體細節,碳中和都會成為一個重要的方向。

很多人會問,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不是還早嗎?其實不早了。

如果要做到2030年實現碳達峰,就意味著在2030年之前,要實現二氧化碳排放出現向下的拐點,而我國這兩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還處於較快速度上行階段,所以十四五一定會成為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關鍵時期。

從更深層次意義來說,我國推動碳中和,還有確保能源安全、推動經濟轉型以及促進全球化發展的意義。

第一,我國油氣資源匱乏,煤炭總量雖然多,但是人均下來就少了,所以推動光伏風電等非化能源的消費,也是為了降低對海外能源的依賴性,確保能源安全。

第二,降低單位GDP的碳排放量,發展低碳經濟、綠色經濟,不僅能加強國內環境保護,還能促進就業,促進國內經濟轉型高質量發展。

第三,上文說過,在未來一年內,全球主要經濟體均會參與到實現碳中和的程序中來,尤其是歐盟和美國當前都非常重視碳中和,所以在當前貿易摩擦反覆的大背景下,推動碳中和、發展新能源就是加強國際合作、推動新一輪全球化的突破口,意義重大。

在這三個深層次意義的驅動下,實現碳中和必然會成為我國長期國策,具有政策持續性。

實現碳中和的三個路徑

第一,發電端的減碳:包括光伏、風電、水電、核電以及特高壓等環節。

要減少碳排放、增加非化能源消費佔比,最直接的就是強化電力生產端的減碳,包括鼓勵光伏、風電、水電、核電、氫能等清潔能源的發展,我國光伏、風電、水電裝機量均以佔到全球總裝機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均是全球第一。

同時,由於我國能源供需上的地域錯配,東南部消費多、生產少,而西北部消費少、生產多,所以需要透過特高壓來輸送新能源電力。

第二,消費端的減碳:包括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消費,推動儲能發展,推動可降解塑膠的使用、綠色建築等環節。

其中在新能源汽車發展領域,國務院11月正式印發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相當於給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制定了新一輪中長期規劃。其中提出,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今年是5%左右)。

第三,配套措施:包括碳捕捉、碳交易所等環節。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再次提醒大家,“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預期不能過高,追高需要注意風險!”

8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幹細胞工程用於識別與精神分裂相關的基因訊號通路